出国读博先要解决基本生活问题,然后考虑发表文章和博士答辩。每个人制定的目标不同,收获也完全不一样。成功的诀窍只有一条:坚持到底!
2006年的时候,网络已经比较发达,有大量的关于出国前准备的文章。我的行李里面有铁锅、电饭堡、做饭的调料。。。。。。,后来发现这些东西在中国用品商店都有卖,甚至油条、二锅头都有!当我狼狈地拖着40公斤的大箱子走出西斯罗机场的时候,一条充满未知的人生道路又展现在面前。
我坐的大巴花了两个多小时才一路颠簸到达剑桥,一个别人介绍的干细胞学者接我到了寝室。让我吃惊的是,刚打开一楼客厅的大门,一个中国女孩就出现在眼前。她看我刚到,分了几个苹果给我吃,使我这个异乡人顿时感到温暖。研究生宿舍共三层,每层2户,是个独立的维多利亚式建筑,后面带着花园,空气里弥漫着异国的气味。这回,我真的在国外了,而且是独自一个人!在剑桥的衣、食、住、行都很方便地解决了,语言也不是大问题,那里治安很好,几个著名的学院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想想那些举世闻名的科学家曾在这里思考问题,真是让人激动。剑桥的中国商店很多,中国餐馆更多,要求不高的话还可以唱卡拉OK。我曾在一个简陋的卡拉OK房唱过好汉歌,让在座的很多华裔吃惊不小。
生活的基本问题容易解决,最大的困难在于孤单和学业的压力。好在当时网络发达,加上我也是比较宅的,没事看场网上电影时间也就打发了。真正的挑战是如何顺利拿到博士学位,如何学有所成。
从国内刚到这里的博士研究生,估计对如何进行学术研究都不是很自信,毕竟这里是非常顶尖的学术重地。特别是像我这样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学生,会不会被人瞧不起?会不会被淘汰?需要忍受怎样的高压?
要顺利获得博士学位,导师、研究方向、钱(课题经费和生活费)是三个重要的外部条件。任何一个出问题,可能让你的博士生涯鸭梨山大。首先要获得导师的信任。记得我刚进实验室的时候导师正忙于一篇Nature文章的修改,需要补一个关键实验,实验室里只有导师和我会做这个实验,但导师事务太忙,我就义不容辞的上阵了!凭着年轻人的勇气和认真,我拿下了实验,给导师一个很好的印象。但事情也不都是顺利的,由于我英语还有点问题,有一次不能完全理解第二导师的指示,遭到她严厉批评,批评用的词语超出了我的想像空间,至今还有心理阴影。好在后来的表现弥补了以前的过失,我在英国最后两个月的薪水还是她发的。我的第三导师在实验技术上给予我很大帮助,没有她,我的课题是mission impossible,所以课题组间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总体来讲,学习的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呈指数上涨,最后一年是靠硬撑扛下来的,如果再读一次博士,我会合理安排时间,平均分配压力。
下面着重讲讲研究方向的问题。我的博士课题也是导师定的,一个描述性的研究,是所谓旱涝保收的课题。这个课题涉及小鼠胚胎干细胞、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小鼠上胚层干细胞。由于需要多种对照,我一共建立了大概五十多个细胞系,取其中24个做研究,可见工作量是很大的。但实验最终结果并不出乎意料(即没有重大的新发现),所以连续被Nature Genetics,Cell Stem Cell, Plos Genetics拒稿,最后被Stem Cells接受,期间我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后来组里来了个获得美国NIH奖学金的学生,他自己要求做一个风险极高的合作课题。虽然有人说他太冒险,可我却很佩服他。要知道,剑桥博士毕业不要求发SCI,应该好好利用这个宽松的政策研究一个重要问题。人一辈子可能就做几件重要的事情,为什么不趁年轻搏一次呢?更重要的是,很多大科学家的博士课题实际上奠定了他/她一生研究的基础。比如Austin Smith的博士课题就是研究LIF。科研上的第一步可能决定你一生的研究方向!
最后我谈谈李开复关于博士生涯的评论。他说:“选择读博士就等于选择了在未来三五年,或者是更长的一段时间,你必须要成为孤独的人,要远离物质的花花世界,甚至要无数次承担失败或者不被学界认可的痛苦。当你犹豫自己是不是要去读个博士之前,一定要向自己问问这些问题:首先,你是不是有创新的热情。其次,要问问自己愿意孤独地追求知识吗?第三,你愿意花很多时间拼命工作,即便你知道你正在探究的问题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无解。如果你是一个很在意失败的人,那么读博士可能会使你的人生变得灰暗。” 我看到这篇文章是博士第一年,那时候很想知道他的话是否正确。后来的事实证明他完全正确。只要你有压倒一切困难的勇气,有创新的激情,再加上一定的外部条件和运气,获得剑桥博士也是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