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我国科学与技术的不对称

2012-09-04 15:20 来源:科学网 作者:吴 浩宇
字体大小
- | +

郑重声明:本文绝没有贬低基础研究的意思,只是看不惯那些鼻子里时常插大葱到处装象的人,他们拿着科学和创新作为幌子,一味地沽名钓誉,巧取豪夺,骗取各种资源和国家钱财,却一点正事都不干。相反本人对那些真正做基础研究包括结合应用做基础研究的人非常敬重,华罗庚、苏步青,吴文俊等在幼年就已深深印入脑海。

我国有很多科学与技术不对称的现象,举例如下:

1、中国一开始有科学院,却没有工程院,在顶层构建上出现了科学与技术上的不对称性。

当然现在有了工程院,而个别院士却垄断资源,与科技部里应外合,成了大项目的包工头和承包商,正如饶毅所说,他们在阻碍技术进步。

工程院士理应在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上有所作为,做好技术成果的转化,引领技术不断向前发展,而不是到处走穴作报告,空喊创新的口号,号召写一大堆没有用的论文。

2、中国目前有国家自然学基金,但至今却没有可自由申请的“技术发明或创新基金”之类的机构(据说有一个创新基金只能由企业申请,高校不能申请),这又是一种科学与技术的不对称。

如果很多有应用开发能力的年青博士,能够得到类似于自然基金之类的技术发明基金资助,发挥他们的长处,将是双赢,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国家都是十分有利的。

现在国家和省级应用类项目都不让高校牵头,因此这些年青的博士只能把大量时间花在编故事,写国家自然学基金标书上了。如果能中,算你走运。但大多数没有那么幸运,如果按非常公平的原则,以20%的命中率来计算,写5年才能中一次,对一个人来说,青春年华能有几个5年??但大多数没有那么幸运,据说有的人写了十次都不中。我本人写了8次,都没有中,最后放弃了,后来在应用中找到了一片小小的天地,研发的产品已产业化了,如果我再不放弃,可能早就下岗了。当然根据现行高校的考核制度,深感自己从事的是一份高风险职业,说不定那一年就会下岗。

当然应用类项目不让高校牵头,国家也是出于无奈,完全是这些学霸造成的,他们动不动拿国家上千万的钱,肆意挥霍,丧尽天良,不干正事。正是他们断了一些想搞点应用研究的年青人的后路,真是可恶之极。因此,现在年青人,不管自己适合不适合搞基础研究,而只能靠杜撰那个标书碰运气了。

设定准入条件,通过摇号方式产生国家自然基金,可能比那些昧着良心乱点鸳鸯谱的专家评出来的更公评。最近略为做了一点功课,有很多拿了两三个国家基金的人,就用他们最看中的交差指标——论文来衡量,比我强不到哪里去。

我在读博和写标书期间,也阅读过上百篇英文期刊论文,发现国内有人用一个错误的公式,在国际TOP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估计国家基金也拿了不少。国际期刊如此,国内那些期刊就更不用说了,编造数据和窜改仿真结果的人大有人在。为什么我们的基金只看文章,不看专利?所谓应用基础研究和基础研究没有什么区别。我们的科学只是为了科学而科学吗?难道不是为了支撑技术吗?搞化工的我不在行,有些试剂估计是有毒的,鼓励我们的年青博士以身体健康为代价,为全世界研究配方,最后发表在美国的某个杂志上,没有专利保护,让人家尽情享用,这是我们搞科学的初衷吗?难道我们以浪费资源和出卖廉价的劳动力为代价成了世界加工厂之后,还要以牺牲年青博士的健康为代价成为世界配方基地吗?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化学配方还是有用的,不象有些学科搞一大堆没有用的公式和虚假的仿真结果,拿个美国的EI号和SCI号,诱导中国大批有才华的年青人做一些对提升国力毫无意义的事。老美看到我们和它们在技术领域的差距越来越大,可能偷着笑了。

国家基金号称相对公平,实则绝对不公平(只有20-30%说得过去的,这个比例在逐年下降)。你的师兄弟不在那个圈里,10%的命中率都没有。即使你10年中一次,还能在高校呆下去吗?如果你中途停止写文章,搞点应用,两年不发文章,你还有资格申请吗?指南明确要求只看近三年的文章(这个条件给刚结题的还说得过去,对于从未拿过基金的应取消这个条件)。别信那些既得利益者的鬼话,给他们年年当分母。最多写上三四次,不中就考虑做点有用的事。我后诲写了8年标书,听信那些既得利益者的鬼话,每次花5-6个月写标书,还是不中,浪费了整整4年时间,但愿想干点实事的人不要重蹈我的覆辙,我以前在工作中有点实践经验,调头还算快。我们不当分母,让那些大腕、既得利益者100%的去命中吧!如果确信能拿到还是去拿吧,毕竟有80-100万的经费,就把它当作那些经常拿几千万的院士和首席科学家对底层科研人员的低保费或封口费。要知道低保也在逐年增加,但有时真正需要低保的人未必能拿到低保,科研经费也大致如此。再看看那些社会低层急需拿低保却拿不到的人我们就没有什么怨言了。调整好心态,做自己擅长而喜欢做的事,这也是我8次不中,能活下去的原因。

3、高校中重视搞理论的人,轻视搞应用的人,尤其是职称晋升和各类考核中表现得更加突出,只看论文,不看专利,对此我认为极不正常(我本人有10多篇一级学报论文)

4、我们的SCI(甚至一些院士将其调侃为Stupid Chinese Idea)论文上升速度很快,据说仅次于美国,但在技术上与国外的差距仍然很大。

你争开眼随便看看,满大街跑的汽车全是国外品牌。再看看制造业中的母机,离开德国和日本,我们的制造业就成浮云。现在一些到处吹牛的院士、科技职能部门,动不动大谈原始创新,科学问题,从不到基层看看,从不到生产一线看看,我们的制造业离开国外的设备和生产线,将是什么后果?做应用时你就会发现:一个小小的轴承、一个继电器,甚至一粒二管卡或三极管,如果要求稍高一些,就不得不选国外的,连最低端的接插件也不例外,我们的科学技术究竟用在什么地方了?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5、还有一些人大谈什么通识教育,高校是出思想的,是引领文化的,这本身没有错。关键是这些人自己搞不了应用,却极端蔑视搞应用的,这些人往往都是掌握资源,说话份量很重的人物,他们不干正事,到处吹牛,在科学与技术的不对称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不正是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莫尔电机学院诞生吗?它已彻底改变了人类和世界。这以铁的事实证明,大学不光能搞基金,也能搞应用。

6、技术领域自身不对称

即便是技术领域,我们的国家职能部门愿意把钱投给大企业,其根本原因道不是这些企业做了什么创新,关键是这些企业容易出报表,出技术经济指标,既使什么都不做,也照样出,这样搞科研的人容易交差,职能部门容易出政绩。前段时间爆料,西安某高校通过一个已倒闭的大企业,做出了漂亮的报表,还拿到了国家二等奖。这还算好的,更为可耻的是据国家审计暑公布的结果来看,有93%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连交差的工作都不愿意做,钱骗到手后,项目逾期不验收,科技部甚至还对其追加经费,让他们滚动执行,这充分说明他们是同一个利益链条,都是既得利益者,我们的网民完全不信任政府,难道责任全在他们身上,我们的政府和那些利益共同体就没有一点责任?众所周知,国外的创新动力来自于小企业,甚至微企业,微软和苹果最初不正是这样的企业吗?而我们的政府部门却瞄准的是百年老店或巨无霸。

这些院士和首席科学家们应当为国家献计献策,看到问题和矛盾所在,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他们的智商是很高的,其实他们内心也很清楚,只是他们作为利益共同体的受益者,不愿打破这个利益链条罢了。

而今不仅政府的公信力在下降,院士教授的公信力也在滑波。凭心而论,国家投入的科研经费确实不少,有多少发挥了作用,值得怀疑。

教育和科技的腐败将是中国的巨大灾难。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近期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时推断:20年后,中国将成为全球最穷的国家。这虽有点偏颇,确耐人寻味,我们应当深思,言者无过,闻者足戒。每一个科技工作者和科技管理部门应以国家的繁荣富强为己任,而不是挂科研之名,捞好处之实。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