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申请获资助

2012-08-28 16:03 来源:科学网 作者:王 华锋
字体大小
- | +

工作单位科技处发来消息——今年你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已获资助!顿时,一种被压抑三年的情结终于得到了释放与解脱。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三年多来,多少个不彻的夜晚为构思和修改基金夜半醒来辗转反侧;曾经基金公布时看见同龄人获得资助而自己屡试不中的失意与彷徨;多少工作日在烈日下进行野外调查和在冰天雪地里取样时的清苦与索然……

重视评审

我研究生期间的所学和现在从事的方向差别不小,毕业后到了一个新的单位工作,我的基金是随着新的工作不断深入而逐渐从萌芽、播种走向开花。2009年,我在新的单位工作了快一年,对手头的工作有一些“想法”,萌发了将这些“想法”写成基金的念头,当时第一次写基金,很多东西是全新的,唯一能帮助自己的平时看的那些很好的文献,我用写论文的方式将这些文章中的精华部分写了出来,但是基金毕竟不同于论文,论文是讲一个让人信服的故事,而基金是建设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讲多个故事,这项工程不仅需要申请人具有设计师般的高瞻远瞩和高屋建瓴的敏锐和独到眼光,还需要申请人具有建筑工人般的任劳任怨和对工具和材料等了如指掌。

我在痛苦和漫长的煎熬中第一次写完了基金,写完了心里七上八下,感觉需要深入考虑的地方很多。但是,现在想起来,第一次投基金是一次有意义的开创性尝试,这意味着走出了将自己的研究工作展示给国内外同行并让他(她)们评论或提修改意见的第一步,这些评论或者修改意见将对日后基金改进和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记得第一年基金评审意见出来的时候,一个评审人提出了很尖锐的批评意见,这时我有些怀疑自己的科研想法能否继续开展下去,但是,难得可贵的是另外一个评审专家提出诸如“对基本概念的理解需要深入,如何将统计数据与实地调查数据结合起来”等中肯而切实的评论意见,这些意见虽然很棘手,但如同在漆黑的夜里给我点亮了一盏明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按照这些意见查询文献苦苦思索究竟应关注哪一种类型的城市植被才能体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我请教周围的师长,同事和朋友等,有时候即使是一句不经之谈,石破天惊,也让我醍醐灌顶般大彻大悟,有的国内外陌生老师相隔万里从未谋面,我通过文献上留的email地址给他们发邮件、打电话或者通过Skype请教……

基金文本快成稿的时候请一位同事修改和提意见,当时没想到他泼了我“一桶冷水”,虽然耳里听着很难受,但是心里却着实喜欢,因为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懂得自己工作的人,而正是“逆耳”的意见才让基金变得严谨与圆满。基金有人评就好比有了观众,如同愈伯牙遇见钟子期,伯牙之琴音因知音而越发欢快流畅。虽然第二年基金评审还是没有“获准”,但是这次的评审意见相比第一次好了很多,一个评审老师用了“凤毛麟角”来形容我目前从事的工作,这是一种莫大的鼓舞与褒奖,如同让我吃了一颗定心丸,勉励我沿着原来的科研思路继续深入开展下去。

修炼内功

清苦的研究者孤军奋战在科研第一线,冷清和寂寞再所难免,也许开始火热般的科研热情会随着冷峻的岁月逐渐变得平淡与苍白,然而生活还得继续,工作还得开展。或许,真正理解和体恤科研工作者本人的是还那些同行,他(她)们在相同的研究领域摸索前行,携手共进。一次修改就是一次提高,认真写初稿修改是一个不断历练升华的历程,失败也未尝不在提高,而最后基金中标也是不断苦练内功修行的结果!有时候看到那些专家的评审意见,我也曾经义愤填膺过,多少感觉不公,但是转而一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每年大约只有20%的资助率,每年大部分的申请不能获准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换句话说,按照目前的资助体系,基金中标与否取决于你是否比你的竞争者更加略胜一筹?所以,当我静下心来的时候,就多从自身找问题,找缺点,并不断完善与提高。

基金没中,科研工作也得坚持与继续。第一年基金没中,我还是按照原来的想法出去搞野外植物调查,有时候我向协助搞调查的大学生说起了基金的事情,这些大学生虽然不是很懂,但是在交流中他们给我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思路。现在想起来,这些交流都是有意义的,相当于让外行人去懂自己的科研工作,而自己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梳理思路与调整。还记得第二年我的基金不中的时候,有一种再次挫败的感觉,当时我产生了换一个方向申请的念头,但是有些年长的老师反对这样做,而勉励我应在同一方向继续申请,而就在第三年,我按照以前的那个方向继续申报,终于中了。

扩大人脉

科学研究者不能一味地埋头拉车,还要不时地抬头看路,第二次基金不中,我向一位年长的老师说出了自己的苦衷,他了解了我的情况后说我可能缺少与固定学者群的深入交流,然后建议我尽可能走出去参加一些学术会议,结交一些学界的朋友,增加自己的知名度,他的一位青年朋友申请到第六次才拿到青年基金项目,而我才失败两次,不算什么。现在想起来,我正是在不断的交流中获得了灵感与提高,我在交流中也认识了国内外很多相同研究领域的老师。交流将自己的工作说出去,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自己的工作,这是很有意义的,因为他(她)们可以给基金提出很多很好的修改建议。2010年,我去广州参加“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过程研究第二届青年学术交流会”,这是一个与小同行交流的好机会,轮到我讲PPT的时候,我还特地将自己的基金搬出来剖析了一番,针对一些意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那次学术交流让我获得了理解和尊重,我很享受将自己的工作展示给大家的机会。

“才下心头,又上眉头”,申请三年获得资助固然值得高兴,但是没有第一年和第二年的失败经历怎么能有第三年的成功?好比吃馒头,吃了第三个感觉饱是因为有了吃头两个的基础。或许,基金考验着清苦的科研工作者在面对失败时不抛弃不放弃的那份坚持与执著,因为只有继续努力,未来总充满希望;同时,基金也检阅着清苦的科研工作者面对成功时珍惜机会继续努力的那份恬淡与平和,因为这次中了,也不知道下一次什么时候能再次获得资助,人在做,天在看,科研工作者需要宠辱不惊的坚持不懈才能一往无前!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