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论“积累”与“创新”

2012-08-16 18:19 来源:科学网 作者:吕 喆
字体大小
- | +

最近几天,科学网的一个老话题又被跑了回来,多篇博文提及“创新”和或“创造”。这话题我自己也写了N多的博文,本不大想凑热闹的,但注意到这次争论的焦点之一是“积累”与“创新”的关系,鉴于二者还有些“拆字”和“撷英”的“喆学”方面创新性工作有待开展,最近正忙于“积累”工作(备课)我还是决定静下心来写篇短文,分析一下“积累”和“创新”的关系。

讨论“创新”是否一定要有“积累”,就如同论证“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更像是个伪问题(人为问题)。毫无疑问,有些创新源自积累,有些创新则可能是作为一种突然的灵光一闪或者源自偶然发现而“凭空”产生的,前者相对于“鸡下的蛋”,后者则是物种变异。其实,鸡下蛋很累的说,要拼命地吃,使劲儿地积蓄蛋黄蛋清蛋壳各种物质,然后拼着老命把一个新的蛋生出来,非常地累(小时候家里养鸡,就曾有一只下蛋累死了),可谓之“鸡累”!对于后一种情况,重要的是要敢“闯”,是“闯”出来的“新”,也像是推开一扇从未打开且并不明净的窗子,去发现窗外此前未见的新美景。

“积累”的撷英是“鸡肋”。在很多时候,学到的知识、取得的科研结果虽然在不断地积累,看着像那么回事儿,但却既不能立刻拿来做产品投放市场卖钱得利,又发不了好文章成名,因此不免被人视为“鸡肋”(食之无肉而弃之可惜)。倘若把“积累”二字拆开来看,我们看到的则是“禾+口+八+田+丝+小”,有庄稼有人口有天地有丝织品有小孩,一个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发”家的主要因素基本凑齐了,显然没道理不发达的。如果说还差点儿什么,可能就是一颗敢“闯”的“心”了,此时别被限制死就好。要“创新”,就要如“闯”字那样,一马当先地推倒一堵墙、打开一扇门或推开一扇窗。“创新”的“创”字,就是“仓”字旁边立一把“刀”,“仓”自然代表了积累,而“刀”则是用来砍杀出一条路的。

最近几年,“创新”是在咱中国大地上被喊得“震天响”的一个词。不过,如何创新,什么才是创新,却显得很朦胧很暧昧,看来重“世界观”而轻“方法论”的老毛病一直也没好。在大张旗鼓地宣传和大力倡导推进之下,“创新”似乎要层出不穷了,然而令我们感到遗憾的是,一方面有许多所谓“创新”言过其实而层次不高;另一方面,又有些“创新”经历的际遇却不免让人很是“怆心”。能做到“奔走相告之”(走之+告)的“创造”却少之又少。在没法进行转化而得到实际应用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会有很多“创新”最后沦为“鸡肋”式的积累,这无疑是一种遗憾。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