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过去的一段时间,感觉累的心力憔悴。因为除了日常工作,先后参加和完成了青年***、青年拔尖人才计划(组织部)、***(教育部)、化学部和医学科学部国家基金(基金委)的评审,本着对申请人的辛苦努力和纳税人的血汗钱的负责态度,自己认真审阅和查看相关资料,眼睛都看花了。前天把自然基金评审材料交了上去,终于可以舒了口气。但是,在评审中的体会和一些想法,留在了脑海中,谨记录如下:
注: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其实是中组部为了平衡国内和国际人才,就***、青年***开展之后,针对国内科技人才设立的第三个选才计划。(越搞越复杂了。)
1.在拔尖人才计划评审中,感觉最困扰的是,不同于青年***,(在前文中我说过青年***其本质相当于美国高校的TENURE TRACK的ASSISTANT PROFESSOR应聘和考核,来申请者几乎全是在国际著名研究机构完成博士和博士后,最多已经是国外大学ASSISTANT PROFESSOR背景,他们都是要申请刚开始在国内开展独立研究。)而拔尖人才申请中的有些人,少年得志,早已经是统帅三军,有的是研究所长,有的甚至是正在进行的国家973首席科学家,其本身已经比拔尖***更加的成功了。让人纠结的是:这个计划是该给,还是不该给?
2.申请者中的大部分人,也都是比较顺遂的,已经拿到了百人计划,教育部重点,基金委重点,863,973项目等,经费有数百万,科研项目正在进行中。也在申报之中,给,还是不给?只有少部分刚开始独立研究成绩不错非常需要支持的年轻的副教授。在我看来,这些其实都是在拷问青年拔尖人才计划:你到底是一个锦上添花的荣誉?还是一个支持年轻学者开始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基金?
3.***特聘教授自然是锁定在一个成功的科学家身上了。但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当一个学者已经走过百人计划、国家杰青、百千万人才等路途,目前担负着许多国家重大研究项目。在成功之后,锦上添花,从国家的角度,到底是要达到什么目标?为何不直接资助正要开始创业的青年学子?作为评审人我当然不会挡人之路,对申报人的成绩会予以肯定,但我的担心是:现实中会不会是增加了一个学霸型的人物?但愿不是。
4.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中同样存在大鱼和小鱼的问题,前几天钟伟老师在其博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审后感”中已经就这个问题详细地讨论了,面上项目确实应该保护和扶持一些幼苗,虽然它们还很弱小。这里我不再累叙。(引用钟伟语如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应该向年轻人、向普通科研工作者倾斜。现在面上项目的资助强度有了很大提高,但相对于动辄几千万的973、863等大项目来说,还算是“小钱”。面上项目应该适当向没有任何头衔、头上没有任何光环的普通教授、副教授和讲师倾斜。他们中有很多人有很好的创新思想,他们更需要基金委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扶持他们一下。相反,对于那些“杰青”、“长江”、“千人”等“牛人”撰写的项目申请书,应该用更“牛”的标准来衡量,更严格的标准来评判。建议那些已经掌控着大量资源的“牛人”,应该把目光瞄准千万级的大项目。不可否认,“马太效应”、“锦上添花”普遍存在,而我觉得面上项目更应该为广大的一线科技工作者“雪中送炭)。
5.作为评委,我感到纠结的是,因为这不仅仅是评审对方研究工作基础和成绩,可是,想想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我们往往太强调马太效应,但是如果以先前比较顺利的成绩和现在的一些科研设想,去拿各种计划各路资金,要么做的是一套东西重复投资,要么工作蜻蜓点水四面开花,对一个科学人才的发展真的有益吗?
6.在我看来,有些选人计划本身是对当前体制的嘲弄。中国早就实行岗位制了,要求各高校按岗位求英才是最简单最直白最科学最具执行力的制度了!设一个科研岗位就应该全球公开招募一个英才,这么日常简单运转的事情何须中央政府的大力运作?!又何来这些个引进人才计划?!肯定是正常的体制运转不了,就用非常规的措施来帮忙!而正常的体制出了问题,不去修理,又用非常规的措施来冲击,日后必留下更多的大碍!
7.如果是作为科研基金,则应该按照科研项目资助来申请,并且要防范好重复申请资助的问题。国家投入基金的总数目是有限的。还有很多刚读完博士、刚开始独立研究工作;或者已经艰难开展工作多年、已经有些苗头、但并没有拿到国家这个计划那个计划、因而看起来并不那么优秀的人们。但这些人也有很多不错的工作设想,也迫切地需要获得支持。如何平衡好这些关系,能调动全社会的力量,不浪费辛苦成长大的每一个社会人才,而不仅仅是培育了几个成功的典型,需要科技管理决策者高超的水平和艺术性。这其实是一个科技管理顶层设计的问题。
8.作为反思,我提出如下问题:这些年我们的科技政策,是否太注重树立典型和关注培植那少数极优秀(可能说极幸运更准确)的人了,这么多的计划项目重复地聚焦在这很小的一部分人身上,这让一些人的成功来得太容易了,想不优秀都难啊。是否只需要这小部分人的工作,我国的科技水平就能一流了?我曾经在博文中说过,错误导致复杂,正确产生简单。我们要注意的是,是否事情一开始我们就错了?
9.科学研究和科研管理体制,是两个重要的范畴。管理重在体制规则建立和执行,科研重在有多多的高水平运动员。也许我们并不真正需要那种既当运动员又做运动场管理的那种奇怪职业的人。实现真正国际化,建立公平公正的管理体制和规则,提供更多更好的平台,鼓励更多的运动员入场,决胜于国际战场,岂不更加美好?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