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青椒面临的一些悖论

2012-07-20 20:16 来源:科学网 作者:马 臻
字体大小
- | +

1)教学和科研的悖论:教一门课,对我来说,至少需要三个月时间,包括看各种版本的教材、制作课件、准备试讲、课前再准备等等。要想教好课,花时间,当然会挤占些科研的时间。并且,入职初期,又要备课又要科研上证明自己,压力很大。备课所花时间是上课熟练程度的函数,教的次数越多,每次花的时间越少,可刚开始准备课程,花的时间特多。

2)逐渐成长和盲目扩张的悖论:很多人都希望自己“阵容强大”,原因大家都明白,但问题是,一下子“阵容强大”,你有这个能力把盘子托起来吗?而不“阵容强大”,又不占据优势。

3)现在得到和将来得到的悖论:有些人才计划,有名额(例如每个系每年1个名额)和年龄限制(例如40岁)。显然,当你评上教授,积累更多的成果,到了那个“当口”(例如贴近40岁)再申报,“命中率”更高。但问题是,没有那个,你很难评上教授。这是个悖论。

4)自我保护和别人对自己要求的悖论,或者说权利和义务的悖论:常有人抱怨国内科研环境不适合海归,有网友在我博客上留言说,这是种自我保护机制。抱怨者抱怨一下,别人也不好对他有多大的要求了。是啊,但是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如果你抱怨说国内环境不好,以至于你入职两年无法出成果,那么也不要指望你两年能评职称了。

5)走一步看一步的悖论:很多时候,情况都是不明朗的,内心都是矛盾的,事情都是有阻力的。不知道爱人能否找到工作,在哪里找到工作,进而影响了自己各方面的布局,比如什么时候买房子,在哪里买房子。还有些时候,很多学生口口声声说“对您的专业方向很感兴趣”,一下子也分不清是真是假,到底要不要收?收了以后会不会认真,能不能出活?遇到这样的情况,最好自己什么事情都不用心烦,什么人都不收,但这可能吗?心烦,但还要“前进”,这就是走一步看一步。

6)算工分和成为“学术大师”的悖论:工分就是你教了多少课、带了多少名研究生、拿了多少项目、发了多少文章。但这些东西往往停留在“做了”、“得了”。这些是用人单位给与工资所必须承担的职责,但如果只是围绕着考评“好看”一些而没有“主攻方向”,怎样成为“学术大师”呢?

7)科研项目和科学研究的矛盾:写项目需要花时间,这个挤占科研时间,并且报了也不一定能中。但如果不写,就没有科研经费,也评不上职称。这是悖论。并且领导更在意你“得了”,而不考虑你“得了”以后需要花时间把活给干出来。另外,从发展来说,最好今年得一个项目,明年再得一个项目,“匀着点”,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形势逼着你什么东西都立马“吃进”,因为没那个不行。

8)settle for it和执着追求的悖论:我曾经申请了上海一个著名的人才计划,我认为我够格得到这个,结果没有中——这也很正常,本来就是分名额的,更何况是复旦副研究员和其他学校特聘教授比。接着,又有申请另一个档次低一点的上海人才计划,有年龄限制,但中了这个,以后就不能“再站”上述“著名人才计划”了。如果我知道后来我还是报不上“著名人才计划”,我会妥协,但谁也不知道,于是我放弃了,等到后来报“著名人才计划”,和系里两个正研究员凑在一起,又挂了。

9)事业和家庭的矛盾:如果一方在家待业养孩子,能全力支持另一方在科技职场打拼,“更上一层楼”,但这现实吗?愿意吗?两个人都工作,孩子又小,出现了悖论。一方面,事业发展需要“尽早占据有利地形”,因为一个轮子踏上了,以后也会踏上。在科研上,花的时间越多,得到的成果也越多。但另一方面,家庭和孩子也需要花时间。这个很难平衡好。

悖论和困惑很多,不一一指明。我想,很多时候还是自己的要求太高了。奥地利心理学家弗兰克说“没有人能够不经过你的同意伤害你”,意思说,自己对于外界刺激源的反映是可以自我控制的,怎样思考、怎样反映都是你自己挑的。选择自己拿鞭子抽自己、驱赶自己,还是尽自己所能做得开心,“有什么吃什么”,都是你自己挑的。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