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赴京赶考,参加国家基金仪器专项答辩。72个项目分两组轮番上阵pk,都想在总经费1.5亿的盘子中分得一份羹。大家八仙过海,使出了十八般武艺:
1. “我有'毕姥爷'”型
一位同行参加答辩,他们学校的院士亲自陪太子读书,压阵督战。真羡慕人家有位好的“毕姥爷”。
2. “我爸是‘李刚’”型
我的一位同行是的非常厉害,成果多多、项目多多,当然也是前两年的基金项目评委,人品好、人缘广。他的弟子参加答辩,这位同行全程陪同。有“李刚”型的爸爸照顾,无疑自信许多。
3. “依靠组织”型
项目拿下来是学校的光彩,各学校的科研处有时候表现出“皇帝不急太监急”的态度,穿梭于基金委的各办公室,淘到评委名单是最高目的。
4.“以夷制人”型
个别答辩者拿出一些洋人写的信件或者什么东东,show一下,想给自己增加几分把握,或者说,把一些同场竞技的对手给比下去。但如果这个“度”要把握不好,反而会伤着自己。我亲眼看见一位仁兄自摆“乌龙”。
5. “走评委路线”型
绝对的保密或公正是不存在的,不能否认会有些参赛选手知道了一些、甚至全部的评委名单,也一一通过各种关系去打招呼。我不排除这会影响一些人的结果,但我向来认为,对评委的影响是有限的。
6.“忽悠”型
实际上,多数项目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忽悠”,关键的问题是:你要“忽悠”的让多数评委相信,且没有一个评委指出你这是“忽悠”才是关键。最可悲的是,一位申请人自己把自己忽悠了,自己的想法存在致命的漏洞还不知道。结果在会上被评委指出来,结果就是完败。
7. “皇亲国戚”型
你在皇城根下,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人脉极广,那么你就有较大的胜算;
如果你有一个关系极好、权力极大、且多数评委都知道的“显性”朋友,那也会增加很多胜算。
8.“潜伏与内鬼”型
听说基金委刚开了一个走漏评委名单的内鬼(借调者)。在基金委有许多单位自告奋勇推荐来“义务劳动”的定期借调过来干活的人,而且这些岗位的竞争还很激烈。这些借调者在基金委就如同城市里的农民工,所付出的辛苦与收入不相称,基金委给他们的工作要求与借调单位赋予他们的使命相矛盾。但原来单位才是他们的主人,让他们到基金委干活就是过来当“内鬼”的,连“潜伏”都不能算。
9.“麦田结义”型
不是桃园结义,桃园有小资的味道。一些来自地方(出身麦田)、很辛苦混上来的评委,对同样没有任何背景的、靠自己做出点成绩的选手心理充满敬佩与同情,如果这位评委恰好与你是哥们、这哥们又很义气,那么天上掉馅饼了,这位哥们会主动选择几个评委,向他们推销你的。
......
但真正要做的,还是要靠实力、思路、表达等征服评委,以上只能给你增加有限的几票。
------------------------------------------------------------------
【次日补记】
上面的总结,是我当时答辩结束后,在饭桌上对我的几个学生口头总结的。回到太原后写出来贴上去,没想到被推荐到头条。但我认为所有的这一切都很正常,这篇文章没有任何褒贬之义。就如同高考是最公平的考试一样,国家基金现在也是最公平的评选。但我们承认高考存在地域上的不公平,同样,对每个选手,就如同不能选择出身一样,在答辩中能得到的有利因素也不是一样多。
但如果因为这篇文章而影响了我的项目,则我马上相信江核心的“闷声发大财”理论了。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