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佳谚:著作权保护的具体操作(兼谈论文写作要点)

2012-06-30 10:02 来源:科学网 作者:佟 佳谚
字体大小
- | +

原本还想在标题中加一项:美国教授尊重版权的实例。但这样标题就太长了;又懒得拆分成多篇文章,只好将就一下。先说一下标题,就谈具体操作,不说规则;所谓兼谈,就偷懒了,直接把我理解的部分论文写作要点隐含在文中,不另设段落或明显标识区分。文章最后给一些美国教授尊重版权的实例,没有别的目的,就是分享一些发生在不同文化环境下的故事。

首先感谢各位在我上一篇文章中的留言,无论是赞同的还是质疑的还是路过的,我很高兴能看到不同的观点。各位的质疑一方面是在提示我,文章有些地方没有写到位以致引起误解 (my apology,你们的留言敦促我把上回没说清楚的问题说清楚);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存在于我们中的一些不同的理念。理念没有好坏之别,只是不同文化的反射而已。我很愿意把我所经历的文化差异和大家分享,很多时候多听到一种声音,多观察到一种现象,也就多了一份认识。上一篇文章的最后三条是根据我的经历总结的客观规则;这一篇文章,我就自己对这些规则的认识来作一些补充说明,聊一聊我们可以如何从根本上理解著作权这个问题;或者,聊一聊“尊重”。(不少细节问题相信各位比我更熟悉,欢迎各位的补充。)

先从论文说起。每篇论文总有一两个核心观点,作者通常会采用一些简洁明了的语句把论文的核心观点概括出来,这些信息构成了论文最有价值的部分。我们写论文引言的时候需要介绍前人已经以及尚未完成的工作,非常忌讳的就是把文献中的结论一字不易地搬到自己的论文中,这便是典型的抄袭。这个时候,重新措辞便是一个很好的引述他人结论的手段。除了转述论文的结论,还有一种常见的抄袭情况就是使用别人的引言或研究方法中的句子,这可能会出现在一些英文论文写作经验不足的人身上。正如有博友留言,当发现别人有很好的表达,而自己又无从改进或无法重新措辞的时候,会借用他人的语言而忽略了著作权。之所以说会出现在一些英文论文写作经验不足的人身上,是因为重新措辞也需要一定的语言基础,如果基础不过关,依然会对改写无从下手,或无法修改到6个词以内的重复。

顺便插一句,为什么是6个?我没有研究过语言,不清楚具体的英语语言学的理论,但6个英文单词已经可以有效传递信息了。举个例子,有些学术期刊要求作者提供 running title(通常出现在论文的页角),有6个英文单词的限制。一般学术论文的标题都远远超过6个词,running title就强迫作者用少于6个词的短语来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既然每位向该类期刊投稿的作者都能提供running title,也就说明6个英文单词可以传递信息了。

有人会问,如果我不转述,而是直接引用呢?直接引用当然可以,添加双引号就行了。因为“引号”这么一个标点符号,就是在向读者传递这样一条信息:这句话不是我的原创,是我借来的。自然也就不构成抄袭了。在非学术文章中,对名人名言或他人所说的话的直接引用比较常见,但是在学术论文中,我们很少见到有使用双引号直接引用的情况,而是采用重新措辞的方式来表达别人已经表达过的内容。

那是不是只要添加双引号,就可以毫无顾忌地照搬原作呢?显然不是。我们除了要尊重作者的研究成果外,还要尊重作者以及出版商的利益。打个比方,如果一篇文章的精华全部浓缩在一个段落内,而文章的其他部分都是可看可不看的内容。如果我们把这一段完全用双引号引用,那么读者只要看我们的文章就知道被引用文章的内容了,根本不必看原文。这这种情况下,也就没有人会购买原文,最后损失的是作者和出版商的利益。当然,这种大量直接引用的情况在学术论文中是不会出现的,而著作中比较常见,通常会成段地引用其他著作中的原话。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我们在著书的时候需要连续成段甚至成篇引用别人的文字(属于reproduce 或reprint 范畴),道理和使用别人的图片是一样的,即事先和出版商沟通,得到引用许可后才行。

说到图片,顺便提一下。网络上有不少图片和文字,作者创作的本意就是希望被流传,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不是出于商业目的(这一点很重要),作为个人使用只要注明作者、出处就可以了,不需要什么正规手段获得转载引用许可(有些个人或网站注明禁止转载的除外)。当然理想情况下是能注明原始作者、出处,但很多文字和图片,由于年代久远,广为流传,原作者和出处都无法考究,也就无能为力,标明是转载就可以了。

再回到论文,我们需要明确写论文的目的。简单地说,就是把读者从A点引到B点,A点是读者已知的,B点是作者想要传递的(如何巧妙地把引导读者,就是论文写作的技巧了)。所以写论文与写教材不同,写教材就是把前人研究成熟的东西准确无误地写出来,对于定义、定理、定律还不能有主观创造;而写论文就要写别人不知道的,因此不需要在论文中进行科普。当然每个人对论文的理解不同,我对待论文的原则之一就是,不说任何一句可有可无的话,不写任何一个可有可无的公式,使用有效的方式直接把读者从A点引到B点。如果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自然避免重复他人或自己已经说过的话。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会觉得6个英文单词的限制太严?一个很直接的原因就是,有些话大家都会这么说,无法避免重复。恕我冒昧问一句,既然是大家都会这么说的话,为什么还要写在论文内?当然,如果因论文需要而不得不使用成熟的结论,那就大方地写出来。对于球围绕太阳转等常识,就不需要参考文献了;如果不是所有人都熟知的经典定理,用自己的话准确地表达出来后,再加上参考资料就可以了。

关于转述或引用的法则,我无法把每一种情况都涉及到,也不可能每一种情况我都了解。当我们遇到不知该如何处理的问题,不妨问自己这么几个问题:我有没有给作者充分的尊重?我有没有可能侵犯了作者和出版商的利益?我是否因为一些不合理的借用方式而让读者误以为我所写的都是我个人的劳动成果?我是否能对我写的每一个字完全负责?……当我们对这些问题有答案的时候,估计也就不会出现抄袭的现象了。对于细则,只要我们平时多留意,就会慢慢熟悉起来的。

最后说说习题的问题,各位对此的异议超出了我的预料,这也许反映了一点:相对于论文与书籍,我们对于习题著作权的尊重还远远不够。这也许和我们的教育背景有关。我们从小就生长在无边无际的题海里,各类课外辅导书籍相互抄袭借用,题目之多之广之类似,以及从小学开始老师们对于题目无限制地使用,都让我们觉得习题是没有任何著作权的。这个想法也容易理解,因为无论什么,只要多了乱了,就显得没有价值了。但我们反思一下,这种状态是正常的吗?

任何一道习题的产生都是作者的劳动成果。有些教材中的习题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那些题目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又是启发性地引导学生往更深的方面去理解和应用课本中的定理。大多数教师会直接选用课程指定教材上的题目,而有的教师会货比三家,从其他的教材中选取更有价值的习题。其实从教师对习题的选择上就可以看出,习题并不是没有价值的东西。在布置习题时提供出处,并限制传播的途径,一方面是对作者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对出版社版权的尊重,道理和图片以及文字的使用是一样的。也许有人觉得这是在小题大做,因为我们从小学开始,从来没有看见任何一位老师在习题上标明题目来源。我很冒犯地说,那是因为从小学开始,就没有任何一位老师言传身教地告诉我们要尊重知识产权,以至于我们对此毫无感觉。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果教师希望学生具备某种品质,那么教师就需要具备某种品质。

文章的末尾,分享一些我身边的故事。先略说一些情况。标明习题出处的规定不是我发明的,而是美国教授就这么做的。除了只提供题号,一般给出具体题目的分三种情况。1,教授原创。我们系有一位老教授,很早以前自己就精心设计了200多道练习题,每次都从自己的题库中抽取部分习题,所以他每年给学生布置的题目都有差异。2,重新措辞。这个法则不仅写论文可以用,连布置习题也可以。3,标注来源,这个就不解释了。当然,未必每位教授都注意细节。虽然我无法统计那些教授的比例,但在美国教授的群体中,尊重版权的理念还是很浓厚的。

大家都知道美国的教材很贵,而且喜欢一版再版,特别是本科生的教材。新版教材基本是在老版的基础上略作修改,譬如把题号换一下,题目内的单位换一下,等等。这种昂贵的教材很多美国的本科生也不愿意承受,于是他们选择购买旧的版本,二手教材会比新教材便宜不少。系里的教授们当然相当理解学生,告诉他们什么版本都能用,不会影响学习的内容。但大家也很清楚,如果学生使用了旧版的教材,布置作业就会出现麻烦,因为题号对不上,或者题目内的数字改了。读到这里,我们可能会觉得:这有什么麻烦,布置作业的时候把题目也附上就行了。这么简单的一个解决方案,教授们当然也会想到,但他们却有很多顾虑。

曾有一门本科生的专业基础大课,分了几个班,当然也有几位教授同时授课,其中有的教授已经好多年没有上过这门课了,或者说好多年没有上过有教材麻烦的基础课了。学期开始之前教授们就开始讨论习题的问题,虽然我跟他们说可以复制题目,但他们显然有顾虑,决定要通过正规途径来解决。几天后我们收到一封转发邮件,邮件中一位教授说“看起来可以复制题目 (looks like …)”。他和教材出版商相关人员进行了书面沟通,告诉他们我们这学期需要使用哪一本教材,共有多少次作业,需要复制相关习题,是否可以,云云。一开始出版商的回复比较含糊,说她个人认为可以 (I suppose…)。我们那教授对此回答很不满意,要她进一步与出版商其他人员确认,明确给出“是”或“否”的答复。直到最后她给出了一封言词肯定的授权邮件后,那教授才稍微放心,得出了 looks like 的结论。不过她在邮件中提到了,虽然我们可以复制题目,但网站必须是有密码保护的。就分享这么一则小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希望不至于太无聊。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