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关于论文的主题,受关注的程度多,也难免受到无端的责备。向几个资深的博主学习,先来个免责声明吧。
这篇博文只是分享一个有趣的查询结果和相关的方法,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当成游戏玩玩。至于能不能回答题目的假设很难说,要真玩起来可能没时间,但这个方法大家也许验证一下哪位学者是否在国际杂志上灌水。
这个方法呢,属于文献计量学领域。记得有个资深博主说过文献计量学研究也仅仅是学术研究而已,岂能真正用于学术评价。那么,我们也就和另外一位资深博主一样,不用于做什么业绩评价,就是用来乐乐。
SCI的影响因子只是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成果,不能真正用于业绩评价,但受欢迎的程度正在升温。如博文《2012年度SCI杂志影响因子早知道》火到了极点,该文博主自己本来也只是说奖励一下自己。后来出乎他的意料,不得不惊叹道:一篇SCI相当于60篇非SCI。
理解SCI影响因子算法的人,特别是研究文献计量学的朋友深知:SCI影响因子设计的目的是,反映期刊杂志本身的影响力,至于是否客观应另当别论了。但这至少不能等价于哪个国家或者哪位学者的影响力,尽管有一定的关联程度。那么,文献计量学的学者和有些管理人员应当更感兴趣的是,什么样的指标更能反映哪个国家和哪位学者的影响力(说到这里,我在想,我尊敬的一位资深博主是否又要责备我在说指标的事情,因为他一向对影响因子和CNS很反感)。
博文《2012年度SCI杂志影响因子早知道》中的方法,预测的是杂志的影响因子(IF),但这和我们国家关系不大,具体到哪位学者的关系就更小了。在该文方法的基础上,我们在检索栏中的地址输入Peoples R China,旨在找到所有中国(大陆)学者于2009~2010年在某杂志发表的发表论著和综述总数,同时查询到这些文章在2011年被引用的次数,由此可以计算出:与中国学者有关的该杂志的影响因子,我们称之为IFC。
这里,我们想说的是,如果IFC大于IF,说明中国学者对提高该杂志影响力的贡献大,而不是在拖后腿;那么反之,如果IFC小于IF呢,说明中国学者对提高提高该杂志影响力的贡献小,也就是有灌水的嫌疑。
进一步的,可以在检索栏的地址中限定到具体的哪个单位,可知道该单位对某个杂志的影响力是贡献大,还是在灌水(拖后腿)。还可以,在作者栏中限定到某位作者,查询他于2009~2010在该杂志发表的文章数及这些文章在2011年被引用的次数,进而知道:他是在给杂志影响因子做贡献,还是给杂志拖后腿。
依据上述的方法,我们预测了2011年几种著名杂志中国学者的影响因子(IFC),并和博文《2012年度SCI杂志影响因子早知道》中预测的杂志本身的影响因子(IF)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中国学者在Science, Nature和JBC杂志上没有灌水的嫌疑,而在Cell,PNAS和Plos one,有灌水的嫌疑。
我们也试着查询某著名学者是否对知名杂志影响力贡献大小,但结果不宜公布。毕竟这个方法是乐一乐而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数据库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