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中国学生对话四诺奖得主 探讨大师成功背后

2012-05-21 11: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盛 捷
字体大小
- | +

诺贝尔之约现场 左起: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伯特?哈博,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和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丹尼尔?舍特曼 泱波 摄

5月19 日,来自全国33所中学的63名中学生以及近30名南京大学的大学生在南京与4位诺贝尔奖得主进行“诺贝尔之约”,学生们带着自己的问题和科学人文巨匠进行“零距离”对话。大师们亲切随和、平易近人,引学生掌声连连。

与中国学生们欢聚一堂的四位诺贝尔奖得主分别为: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伯特?哈博,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和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丹尼尔?舍特曼。

当四位大师踏入报告厅时,学生们期待的脸庞上绽开了笑容。大师们平易近人的交谈拉近了大师们与学生的距离,学生们纷纷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向大师们提问并请教。

对于有学生提及四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是不是因为天赋获奖时,丹尼尔首先接过这个话题,“我在班上的学习成绩不是最好的,但我有很强的好奇心,10岁的时候,有一位老师带着一个显微镜到班里,让我们看树叶的纤维,看叶片的内部组织结构,这一下子激发起我的兴趣。”

哈勃则说,“我的兴趣很广泛,小时候学了一门很古老的语言,高中时一位老师又让我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我研究领域是化学,因为我的兴趣点是晶体。” 哈勃觉得对于成功有三个要素非常重要——技术、激情和财力。

阿龙认为,很多人觉得做研究需要运气,但是运气是有前提的,就像如果你想中彩票首先你要买彩票,所以获得成功也是需要前提。阿龙希望学生们要做一个善于提问的人,只有对现有的进行疑问才能逐渐引发出有价值的质疑。

克莱齐奥与文学相伴一生,他觉得文学是一种享受。克莱齐奥表示,他在学习文学的时候,发现文学就像个时光机,有时可以让你探索未来。读一本书时,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变成了另一个人,你要试着理解别人的想法。”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