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毕业,各高校纷纷开展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工作。而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本科生对于毕业论文的重视度有所下降,部分学生甚至将毕业论文视为“走过场”、“搞形式”;高校教师也在抱怨本科生毕业论文沦为“鸡肋”,考虑到学生的难处既不想为难毕业生,但又必须按照学校的规定要求每位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交出毕业论文和相关材料。作为本科生在校重要内容之一的毕业论文竟然沦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究竟问题出在了哪儿?
●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被视为“走程序”
经过一周的苦熬,大四学生李强(化名)向他身边的同学和论文指导老师宣布,自己的毕业论文终于出炉了,接下来李强只用等着参加论文答辩就可以了。如果按照正常的程序来走,李强先是要收集资料、和指导老师讨论论文选题、收集主要的参考书目,接着还要写出开题报告和写作提纲,然后从初稿、二稿、三稿直至最终定稿要经过反复修改。严格来讲,这一整套程序走下来,至少需要花费半年左右的时间,否则很难写出一篇合格的毕业论文。
“关键是要写出一篇一万字的论文,并且能够通过学校论文不端检测系统的审查,其余的无非都是在走程序,事后把相关的材料补充起来就好了。”李强并没有对自己的“违规”行为感到自责,他还表示自己并不算是最快的,真正“神速”的是在24小时之内写出毕业论文,不过这要是被学校查出来,很可能要承担抄袭的风险。
在参加完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之后,作为北京某艺术学院的老师刘敏(化名)便发微博感叹道:“毕业设计展不为展示只是为了打分;毕业论文和成果不为研究只是为了备查;毕业答辩不为思想碰撞只是为了走形式。”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戴建业更在博客中撰文称:“在所有‘走过场’教育中,感到最难堪的是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他痛陈本科生论文答辩,生动地向学生们作出这样的展示:学术论文就是猫捉老鼠的游戏,你逗我玩,我逗你玩。
●学生:找工作、忙备考比毕业论文更重要
究竟是毕业论文重要,还是工作重要?面对这样的问题,绝大多数接受采访的学生都表示,找到一份好工作比写出一篇优秀的论文更重要。据了解,不少学校学生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边是学校辅导员催着学生找工作签协议,一边则是论文指导老师要求学生尽快上交毕业论文。
“现在找工作的压力很大,肯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写论文的心力和精力,尤其是在外地找工作的学生不得已会编各种理由不返校,论文写作也只能是拖拖拉拉。”作为一名选择在京外工作的毕业生,某师范类大学学生程明(化名)称自己现在是两头累,两头都处理不好。
对于大多数大四毕业生而言,老老实实呆在学校里写毕业论文的学生往往被视为“没出息”。“准备出国留学、考公务员或者研究生的毕业生,他们大部分都出没在北京各大校外培训班里;想工作的就一心奔波于各种校园招聘会;就算是一切都计划好了的学生,他们也在一直筹备着一场盛大的毕业旅行。”程明告诉笔者,毕业生都各自在忙着各自的事情,希望利用最后的校园时间来写出一篇高质量毕业论文的学生真没几个。
●毕业论文不像是学生的任务
反倒成为老师的事情
距离毕业论文答辩只有两周时间,某高校张鹏(化名)老师才收到一位学生的毕业论文,而这还仅仅只是论文的初稿。“这是在我不断给该学生邮件、短信、电话,以至于最后说如果再不交初稿,就无法参加最终毕业论文答辩的情况下,才有一名学生将毕业论文交上来。”张鹏老师感叹道,总体而言学生们并不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
而刘敏老师更是抱怨道,自己现在是在求着学生来交毕业论文,希望能对学生多负点责任,他们反而认为这是累赘。“我们当年是学生写完论文,然后请老师来修改;现在完全是反过来,从开题报告到论文答辩,老师要一直催着学生完成任务,有时候老师还要提前预约学生的时间来讨论论文的进展情况。”
尽管老师的一番“美意”学生并不全都领情,有的教师还会一直催促着学生来写论文。然而目前,高校普遍实行毕业论文“导师制”,即指定老师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师生比例严重失调,一名教师常常指导多名学生,而老师除了日常的教学任务之外,还有自己的科研任务、校外兼职工作等;由于精力有限、任务繁重,部分指导老师对于学生的毕业论文只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本科生毕业论文“走过场”问题出在哪儿?
“说老师不负责任,这话本身就是不负责任;说学生不投入、一心奔就业,这样的指责也没有道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保星表示,毕业论文是整个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对本科生最后的学术锻炼和教学检验。现在大学生确实面临着诸多的现实问题,很多本科生对于毕业论文的写作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过,仅仅把本科毕业论文概括为“逗你玩”有点过分,毕竟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和老师是非常重视本科毕业论文的。
王保星教授还表示,不能仅仅依靠部分老师和学生的主观感受就无端地指责教师不负责任、怪罪学生不努力;每所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学生的就业形式也不尽相同,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如何来整体地考虑这些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认真详细的调查才能做出判断。
“本科毕业论文走形式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不重视、老师都不愿担责任,从根子上说是现行的教育制度的问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认为,这集中反映了大学教育所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学校没有教育自主权,所有的教育教学得听行政命令统一指挥,不管学校如何、专业如何,都按同一模式进行培养。
●建言:
根据专业具体情况分类确定毕业论文形式
笔者查阅各大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发现,其中多数都明确提出本科毕业论文是高校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是高校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作为本科生进入毕业资格认定的重要因素。对于高校的类似规定,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张玉洪老师表示,规定的标准是否具有普适性,还是一个有待商榷的问题。
“现行的一刀切做法,要求所有学生都得撰写论文、发表论文,使得大多数本科生的论文或由于学生认为没有意义,或时间投入不足而粗制滥造,让毕业论文成为本科培养中的‘鸡肋’。”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指出,如果大学有教育自主权,每所学校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人才定位,确定具有个性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本科生培养中可以不要求撰写没有多少价值的毕业论文,在硕士研究生培养中,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培养定位,不对应用型研究生提出求学期间发表论文、毕业时撰写硕士论文的要求。
其实针对本科毕业论文的诸多“诟病”,四川大学早在2010年便开始探索新闻系本科毕业论文的改革方向,其中提到:“将优化本科毕业生论文的形式,为毕业生本科论文找到多样化、科学化的评价标准。比如学生的媒介田野调查报告,在刊物等媒体上发表的文章和通讯、评论,作为本科毕业论文考核的一种形式,也在尝试纳入本科毕业论文考核体系。”
对于高校在本科毕业论文方面的新尝试,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保星持肯定的态度。他表示,并不是所有的专业都需要采取类似的方式,个别专业可以进行灵活的设计,根据学生的具体专业情况、社会对于各专业的不同要求,来考虑本科毕业论文采取不同的形式和考核方式。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