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华中师范大学一位教师“应该取消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的博文引起了广泛关注。《光明日报》5月7日至8日连续刊发两篇文章,以“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可不可行”、“本科毕业论文存亡不应一刀切”为题进行了讨论。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高等教育核心任务的今天,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及其存在价值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促进了人才评价标准的转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在从以往注重学历学位,向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的方向过渡。高校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已经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如果从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视角来分析本科阶段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作用,就不难看出它所具有的不可替代性。
相对于大学四年的课程学习,毕业论文(设计)阶段是最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的培养环节。这个环节,可以培养学生应用各种工具独立或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培养他们综合利用各种资源(时间、图书馆、实验室、网络等)的能力;如果学生有幸或多或少地参与导师的一些科研工作,这一过程往往还是学生与教师接触最多、是教师“身教胜于言教”的最佳时机。如果在参与多人合作的项目中撰写自己的毕业论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组织协调能力……倘若在整个毕业论文阶段,能配之以主题汇报、个别指导、小组讨论、预答辩等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就更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培养和展示。而论文撰写到答辩过程,对于写作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甚至自信心的培养,都是一个难得的锻炼机遇,而这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目前还难以实现。即使对于那些将来不再从事学术研究的毕业生,在这一环节中得到的能力培养,对其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也是十分有利的。
可见,本科毕业论文的问题不是应不应该取消,而是应该如何加强。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地方高校,同样不例外。
面对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和答辩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应遵循改革精神,采用顶层设计的方法,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路径。一是在定位上,应将其作为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来建设。将毕业论文从选题、开题、撰写到答辩的过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的各个主题部分来认真对待。二是在时间安排上,要打破传统的第四学年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限制,通过延伸这一环节的时间长度等措施来加大培养力度。三是在论文要求上,要践行分类指导的原则。对于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地方高校,可以结合学校培养目标、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进行选题。在这三点的基础上,加大对答辩过程的监督和检查力度,用制度来保证整个过程不走过场。总的来说,高校只要将毕业论文(设计)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抓手,像抓质量工程那样认真抓好、抓实,当前毕业论文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就能够克服和解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