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冬雁:禽流感的论文到底应不应该发表

2012-05-13 22:13 来源:科学网 作者:金 冬雁
字体大小
- | +

近来太忙,基本上没有时间写博。上周到了瑞士,无奈上个网也要15瑞士法郎,只好将所有倒时差的时间都用来写论文了。会议晚餐时与一位大牌流感专家讨论过,回到香港今天又到期末考监考的时刻,而试题最后一题就是问在实验室中发现可以在雪貂之间传播的H5N1禽流感病毒的论文到底应不应该发表。题目没有标准答案,无论支持或反对,只要给出充分的理据,都可以得高分。现在我就来聊一聊这一个在欧美议论纷纷吸引大批传媒关注的话题。

事缘两组流感科学家,其中一家正是我过去介绍过日美两栖的Kawaoka博士,发现H5N1禽流感病毒只要有五个位点的基因突变,就可以变得在雪貂之间容易传播。雪貂是常用于流感病毒研究的哺乳动物,如果可在雪貂间传播,也可能较易出现人传人。论文投给Science和Nature,结果美国国家生物安全科学顾问委员会建议暂缓发表,并将有关基因突变的数据隐去,以防恐怖分子利用其制造麻烦。以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全文发表有关论文,最后经过一番扰攘,前述顾问委员会再次听证,终于改变初衷,论文也得以分别在Science和Nature全文发表。

其实,2005年科学家将1918年引起世界大流感的病毒从阿拉斯加一位尸体一直被冰封的当年死者身上,获得基因序列然后重建出活病毒时,也经过激烈的争论。当时也有人预测只要再有十个位点的突变,H5N1要不了多久也可以变得如1918大流行病毒一样人传人。然而,预测归预测,与事实相去甚远。真正引起2009大流行的并不是禽流感,而是猪流感,而且大流行毒株的毒力并不比季节性流感强多少(参见本人旧文)。科学世界充满未知和挑战,已经令某些自以为是的预言家一再破产,而且还将继续破产。

这两篇论文值得全文发表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有关研究结果确实有利于了解禽流感病毒在哺乳动物间传播的分子基础。阻止论文发表一方的担心,基本上都是不必要的。首先,有人说H5N1在人类的病死率为50%以上。事实上,可能受过感染的远不只已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的病例。与鸡禽接触最多的鸡农、鸡贩得病者极少,但很多都有抗体,说明他们可能曾经被感染。第二,无论禽流感多凶恶,科学家都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制备出有效的疫苗。2009年大流行毒株就是一个例子,我国在很短时间内就已制成疫苗,而且此疫苗对1918毒株也可保护。因此当初造成恐慌的1918毒株,已根本不足为虑。也就是说,利用1918毒株制造生物武器根本就不会有效。同样,H5N1的有效疫苗早已制成,即使毒株有变化,也可以很快制出新的有效疫苗。最后,可在雪貂间传播的毒株是否容易人传人,并无定论。此外,此毒株的毒力也并没有想象中强,与原来的毒株相比已显著减弱。根据以上三方面的分析,恐怖分子利用发表的论文制造生物武器的可能性是极低的,完全不应成为阻碍论文发表的理据。这也是这两篇论文最终得见天日的根本原因。

话说回头,如果学生反对全文发表有关论文,又提出充分的论辩,例如讲述1918大流行的严重情况及H5N1的高病死率,介绍采用反向遗传学方法快速制备新毒株的可能性,以及流感传播的特点,我也准备接受他们的答案,并给予高分。美国国家生物安全的最高咨询机构尚且作出过阻止发表的决定,学生持同样立场,只要讲清楚道理就好。这也是我们从事教育的基本理念。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