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到底要不要做科学研究?

2012-03-31 16:34 来源:科学网 作者:跃 文
字体大小
- | +

作者按:本题目探讨范围是在国内的本科生,不涉及国外本科生,咱们国内与国外的氛围不同,自行绕道讨论。

作者本科背景非211,更非985,所发言论因为立场局限性,必有不达意,不尽如人意,有失偏颇之处,望大家海涵。

本科生到底应该不应该做科研?这个我说应该吧,恐怕很多老师都不敢苟同于此了;我说不应该吧,恐怕很多学生又说了我们本科生其实也是藏龙卧虎的啊!然而这个应该不应该都是站在学校,研究所,实验室,导师这些方面而言的,我今天不谈论“应该”或者“不应该”,我想大牛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我只谈“要”或者“不要”,这个立场就是站在我们本科生角度上来看的。

从我们自己以及我的组员,以及与我同级的中南大学(CSU)数学院刘路(刘嘉忆)同学来看,我认为是“要做科研”的。然而对于我的一些认为“科学研究形容嚼蜡甚至枯索无味”的本科同学朋友来说,我至少是不赞成他们以这样的心态去科研的。所以我认为“要不要”应该是基于自身的兴趣和心态的,能力是次之的东西。因为还没有做,谁都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能力做这个事情。尝试了之后才能知道自己行不行,失败了之后才知道自己不行。

2009年上半年,我还是大一,我和四个同班同学(3男1女)因为喜欢计算机,数学,物理进了本系(物理系)的博导Prof. Zhang中,恰逢他手头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于是我们就成立了科研小组并且从这个国自科项目中延伸出了一个适合在本科生与硕士生之间学力(当然这个课题的“学力”是我们和导师权衡认为的,基本超出我们这儿普通本科生但是又次于普通硕士研究生)的课题,并且申请了一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教育部立项),由我担任项目主持人。

上一段讲到,我们是因为喜欢计算机,数学,物理才进了Prof. Zhang的group的,那我们是搞什么呢把这三样都扯上关系了?我们做的是计算物理,哈哈。也许是缘分吧,我们几个人对此三样“人间美味”还是别样钟情的,虽然说我们四个人里面的唯一一个女生在一年后就退出了我们的group,但是好歹也是潇洒走一回,了解了个大概,总算知道研究生在搞什么了,这也不赖。

我们剩下的三个人就担纲了主演的工作,其中我作为主持人(也就是又做导演又做主演),自然也是得付出最多的,这个方面我是应该做出自我批评的,我自身存在毛病---个人英雄主义,有时候怕自己的组员无法完成一些任务,所以就自己一肩抗下,咬紧牙关死扛着,导致人力资源发挥不充分。还好Prof. Zhang关怀备至,时不时指出我这个缺点,他知道我在学生会也是做president的,说我这方面的管理应该不成问题,但是在学术上的领导能力还是欠缺的,并且鼓励我一定要对组员因势利导,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将他们的兴趣点focus在研究主题上。虽然几年下来我进步不大,但三个人好歹磕磕碰碰到如今了。

2011年,我们组的4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打算。我暂且选定走出大陆留洋(虽然中途改变主意了),其他三人考研。

2011年9月,推荐免试研究生袭来,由于禁不住诱惑,毅然向ZJU和ECNU抛出了直博的application,两方的导师对我的研究工作都给予了很大的肯定,尤其是ZJU的老师和我聊得很投缘,超级喜欢graphene和CNTs这些纳米材料。不过后来我还是定在了ECNU读Direct Ph.D.ECNU先完成了面试,之后接到了ZJU的面试通知,我索性直接拒掉了。接着又回到学校跟之前联系好的一位HKU的副教授陈述了不再申请HKU-Physics的邮件。也许ECNU总体实力不及ZJU,更不及HKU,但是有些缘分的东西都无法躲过,我也就是顺着这一姻缘做出的相关选择。

2012年1月,我的另3位组员如期参加了研究生入学考试。

2012年3月份数都出来了,纷纷上线。

刚刚在QQ上问了其中的boge同学他们几位的面试结果,这才知道我们组员中最为聪明有才的山东男生google同学录取到了中科院北京高能所,具有人文才气,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湖南汨罗江畔成长起来的boge同学录取到了中科院北京半导体物理所,在现代瓷都醴陵长大的女生Yang则录取到了沿海的一所985学校。我们4人的今后导师H因子都在20以上,而且研究内容基本和计算物理挂钩,可以说实现了从一个非211小组成功竞级到了更高的平台。boge同学还特别提出那篇出自我手的项目论文(我在他们面试的前一天仓促地把初稿发给了他们每个人),导师对他提供的这篇署名了我们三个人名字的文章(unpublished)很感兴趣,特意提出了几个问题,虽然他都基本没有答上(因为他没有深层次的研究,文章也不是出自他手),总是说不懂,但导师还是认为他谦虚羞涩于表达的结果。哈哈!

至于CSU的刘路(刘嘉忆)同学,虽然2011年我去CSU的本部时候想结识一下这位“人中龙凤”,但是数学院据说是在铁道那边的,所以就没有认识了,然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我在CSU的两个月期间也是略有耳闻的。不过他一下子硕博连读,一下子现在又成为正教授级的人物,一下子让我望而生畏,不敢结识,哈哈。不过这东西随缘的。不讨论。

我认为我们实现了各自的初步追求,乃在于我们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并且选择了执著于自己的兴趣——要在自己喜爱的领域内科研。这是我们自身的选择,没有“应该”或者“不应该”这两项帽子扣着我们。期间我们也遇到过一些研究生劝阻我们quilt计算物理,因为那个不好找工作,没前途。尤其是我本人,由于极其维护自己喜欢的领域,甚至有个别其他系的老师还来劝说我搞计算物理啊没前途,放弃吧。不过我表面上同意了,实际上回到实验室还是我干我的,你说你的,我们互不干扰。虽然家境一般乃至贫穷,但是我不知道为何是少了一根筋还是怎么的,我从来不担心自己找不到工作。有才华的人,在努力的基础上得到机会的概率会大大提升,又何必纠结于此呢。事实也证明了我的这一想法是正确的,2011年年底,由于我在另一个科研小组中完成的智能系统开发工作,有一家注资1千万的智能系统开发企业的老总通过学校的vice-president向我也抛出了研发的橄榄枝,然而我是执意深造的,在电话中就做出了比较委婉的拒绝。

在人生的抉择道路上,我们选择了主动出击,追随吾心。

Acknowlegement

感谢Prof. Zhang, Prof. Zhong, Prof. Peng, Prof. Sun, Prof. Tang对于我们在科研素养,科学精神上的悉心栽培和热情洋溢的推荐信。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