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继平:我对执行***的五点看法

2012-03-08 14:50 来源:科学网 作者:蒋继平
字体大小
- | +

国家在正兴起一场科教兴国的热潮,因而,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招人才, 以优惠的待遇吸引海外的人才,为此, 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是“***”。据我所知, 到目前为止, ***的实施进展顺利,已经为国家招收了很多优秀的人才。虽然国内国外有一些人对***持否定态度,但是,我本人始终认为***是一个好的方针策略,如果执行的好的话, 必将给中国的科技发展带来巨大的效益。不过,正如我上面所说, 如果执行的好的话,将是好的结果,反过来说, 如果执行得不好的话,那将会是什么结果呢?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叫执行得好, 什么叫执行得不好。在我看来, 所谓执行得好, 就是被招聘的人才能够充分发挥其特长,能够为招聘单位作出最大贡献。反过来,如果被招聘的人才回国后不能发挥特长, 因而就不能做出应有的贡献。这种结果就是执行得不好的一个例子。

虽然我对***的具体招聘措施不太清楚,但是从许多招聘广告上的信息来看,目前的一些招聘措施和条例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使我更为担心的是, 招聘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否对招聘人才是一个真正的内行。在我的印象中,现在的***在招聘的具体执行过程中好像走偏了,他们找的人才好像大多数是在大学当教授或者做博士后的人才,因为他们招聘的主要依据是发表的论文数量。

在科技战线工作的人,尤其在国外已经工作了相当长的科学家,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在学校或者国家研究机构的教授和研究员通常会有很多论文,而在私人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即使他们科研成果累累,也一般没有多少论文。 因而,要是按照发表的论文数量来作为招聘标准的话,那就把招聘的范围人为地缩小了好多,实际上把一些优秀的科研人才排挤在外了。

本着这样的想法,我向***招聘单位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供选人单位参考,希望***在具体的执行过程能够产生更好的效果。

第一,凡是教育部下属的各个大学招聘“千人”时,主要面向国外的大学教授。这些人应该既有教学经验,又有科研成果, 但是, 最主要的还是要看人品。这是因为在教育战线工作的主要责任是教书育人,而不是科技创新能力。 实际上,许多科技成果是研究生的功劳。因为一个教授的人品关系到师德,进而影响到学校的风气和信誉, 所以,人品是最重要的因子。

第二,农业部,中科院和科技部等单位招聘“千人”时,应该从国外的国家实验室,公共研究机构和私人研究机构, 或者大学的博士后中挑选优秀的人才。 这些人很可能具有优秀的创新能力,但是,没有进入大学的教授队伍。 其主要原因可能因为他们不善于表达,语言上的差异, 或者其他原因, 但是,他们的科研能力还是很不错的。这些单位招聘的主要对象应该是科学家, 而不是教授。这是因为这些单位的主要任务是搞科研, 而不是教书育人。一般来说, 教授主要的任务是说,是传授知识,而科学家的主要任务是做试验,而不是说。要是把一个能说会道的教授安排在科研机构,而把一个不善言辞的科学家用来当教授,那就有点儿乱点鸳鸯谱了。

第三,大学找教授可以设置一定的年龄限制。 这是因为在大学中设立一个科目, 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是一个长期的项目, 要是年纪已经很大的人来担任这个职务,干不了几年就要退休,这必然会影响到这个科目的连续性, 因而,已经接近退休年龄的,即使是很突出的人才,也不应该被考虑。

第四,国家科研机构在招聘人才时,不应该设置年龄限制。 这是因为科研的项目是临时性,一个项目完成了,要换另一个。这不受年龄的限制。招聘单位的主要任务是让被招聘的人才来尽快地完成这个课题。而这种人才不一定一定要年轻人才能做。而且,搞科研又不是去搬石头, 需要年轻力壮的人才能胜任。不过,上了年纪的人,一般来说, 创造力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因而,要是一个科研机构的主要目标是长远发展的话,还是不要找年龄已经很大的科学家。在这一点上,最好的做法是, 在招聘时不设年龄限制,但是,在招聘合同书上明确标定,聘用是双方自愿的,任何时候, 在任何情况下, 双方的任何一方可以中止合同。在这样的条例下,只有真正的人才才会被长期聘请。而真正的人才不是以年龄来区分的, 对不对?

第五,招聘单位一定要为被招聘的人才提供适合的环境条件。 这不是指物质待遇, 而是指工作环境。 其实,许多愿意回国服务的人,他们是抱着展示自己知识才能的雄心壮志回国的,而不是看在物质待遇上。要讲物质待遇, 许多在美国的优秀人才已经早就达到了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了,他们享受着清新的空气, 自由的学术环境, 良好的人际关系,因而,为了物质生活上的享受, 他们根本用不着回国去呼吸污染严重的空气,吃令人没有安全感的食品, 把大量的时间消耗在拥挤的道路上。所以, 海外人才最为关心的是回国以后能不能一心一意地开展科研工作,从而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所以,为人才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使他们高效率地为招聘单位工作,不但是对人才的尊重, 而且也是对招聘单位本身的回报,因而,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以上仅是个人的观点,如果有失偏颇, 请原谅我的无知。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