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16 February 2012, vol. 482, pp. 42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到了最后交本子的时候,从我院的统计来看,所有教学科研一线人员,能够申请的,或作为项目申请人,或作为项目参与人员,几乎全部披挂上阵了。前几年,学校和各学院还不时举行基金申请动员或推介会,参会人员踊跃;这两年类似的会议很少了,即使偶有举办,参会者也是寥寥无几,但基金申请时却是一派全民皆兵的景象。可以说,基金申请在高校已经成为一场既不需要动员也不需要推介的自发群众运动。
可以从申请和批准两个方面考察这场群众运动的成因。从申请方来看,全民自发申请主要源自高校教师的科研动力或压力,对科研有兴趣和追求的,自然有申请项目的动力,在科研方面尚无或尚缺基础和专长的,迫于强大的科研压力也赶鸭子上架了。虽说高校教师的天职是教学,但在现有的考核和评价机制中,科研依然是最重的砝码,而且只有更重没有最重,没有科研,高校教师将变得愈发难以生存和发展。特别是近几年,高校的科研又前所未有地突出强调项目和经费,领导的关注点从论文数转移到了钱数,项目和经费成了高校教师卡脖子的事情。在这种背景下,无论是科研为主还是教学见长,无论是科研新手还是教学老兵,男女老少都必须见“钱”眼开,任何项目申请机会都要全力以赴扑上去,申请了不一定有希望,但不申请肯定是完蛋。
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而言,首先它毕竟是“金”,是实实在在白花花的米米。虽说“金”不是万能的,但于今天的高校教师来说,没有“金”的确是万万不能的。科研不做不行,而想做点科研,招收和培养研究生要“金”,起个炉灶要“金”,买点柴火要“金”,发表文章要“金”,一举一动都要“金”。前不久nature发表一篇谈科学基金申请的文章,文章篇头的巨幅招贴图不是什么只有科学家才感兴趣的双螺旋或中微子之类的神秘东东,而是人见人爱的一堆堆“粪土”般的洋money,人家老外就是那么露骨或坦然:科学基金靠“金”勾引,科研人员奔“金”而去。科学无国界,申请科学基金的动力或动机应该也无国界吧!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即使咱中国人比老外高尚,申请基金纯粹是为科学献身,丝毫没有拜“金”主义思想,那基金也是“基”——高校教师的生存之“基”,发展之“基”!高校的科研大多以基础或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基金已成了很多高校岗位聘任、职称晋升、研究生导师资格审核、人才选拔等的关键性指标,有了基金,就有了根基、阶梯、跳板。基金,从名字看,它似乎就是为高校教师而生、管高校教师死活的把戏;有了它,既可为自己奠“基”,又可到别处掘“金”;缺了它,可就要时刻提心吊胆自己的“基”被捣、“金”被扣啰!
从受理、评审和批准方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自由申请、来者不拒,自主选题、海纳百川,既可凭实力取胜,也有撞大运的可能,活要活的正当,死也死的明白,这些因素在客观上为基金申请成为自发群众运动创造了条件。相对来说,国内现有其它科研资助体系,绝大多数既不自由,也不自主,更不公平,衙门八字开,有题无钱莫进来,你明着申请,他暗箱操作,宰你没商量,你想讨个说法比秋菊打官司还难。这类项目自然是即使米米堆积如山也很难勾起无权无势无门道的普罗大众的兴趣了。当然了,这类项目本身也许就不需要人民群众的参与,特别是广泛参与。
在今天的高校,没有任何其它一件工作或一项活动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这样,成为几乎每位教师的自觉自愿尽心尽力行为。基金申请在高校已成为一场自发的群众运动,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个人认为有利有弊,但总体来说,利大于弊。毕竟,它是一场全民科学运动,一场科研意识的唤醒和提升、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增长、科学思维的训练和梳理、科学思想的交流和碰撞的全民运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高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中已经并将继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整体作用是目前国内其它任何一种科学资助体系都无法比拟和取代的。如何从国家、地域、单位等不同层面引导和组织这种热情高涨的大规模自发群众运动,使其更有效地服务于科学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也许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为,一个自由但有序的运动其威力兴许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