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学技术奖高校再创佳绩

2012-02-16 14:19 来源:科学网 作者:唐景莉
字体大小
- | +

高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23项:高校获奖比例63.9%(红色)),非高校获奖比例36.1%(蓝色)

高校获国家技术发明奖29项:高校获奖比例70.7%(红色)),非高校获奖比例29.3%(蓝色)

高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62项:高校获奖比例74.3%(红色),非高校获奖比例25.7%(蓝色)

高校共获国家三大科技奖214项:高校获奖比例72.5%(红色),非高校获奖比例27.5%(蓝色)


2006年至2011年高校获国家三大奖比例示意图: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分别是
2006年:51.72%,60.98%,58.7%;2007年:66.67%,69.23%,59.38%;
2008年:47.06%,81.08%,65.38%;2009年:57.14%,79.49%,68.02%;
2010年:70%,76.47%,69.44%;2011年:63.9%,70.7%,74.3% (制图:李凌)

顶天立地的高校科技,在国家三大奖取得了骄人成绩。

2月14日,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三大奖,全国高校共获得214项,占总数的72.5%,比去年又增加了一个百分点。其中,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157项,占总数的53.2%。

中科院谢家麟院士与清华大学吴良镛院士获国家最高奖。这是高校连续四年获得这一殊荣。

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高校折桂。两个一等奖项目分别由东南大学尤肖虎教授和清华大学邱勇教授获得。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两项一等奖项目,分别由中南大学赵中伟教授和第四军医大学熊利泽教授获得。

高校连续四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每年不超过两名的国家最高科技奖,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

2008年以来,均有来自高校的科学家摘取这项桂冠。201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良镛院士来自清华大学。之前,北京大学徐光宪院士、复旦大学谷超豪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王振义院士均榜上有名。

作为化学家,他的科研成果使中国从稀土资源大国变成生产应用大国;作为教育家,他撰写的重要教材哺育了中国几代化学工作者。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徐光宪教授。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中科院谢家麟院士

【人物简介】 谢家麟,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国际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1920年生于哈尔滨,194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51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博士学位。1955年后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和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主要成果】 谢家麟1955年在美国芝加哥医学中心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以高能电子治疗深度肿瘤的加速器。回国后,他带领团队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亚洲第一台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我国第一台高能量电子直线加速器和世界第一台紧凑型新型加速器样机。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清华大学吴良镛院士

【人物简介】 吴良镛,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1922年5月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4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系。1946年协助梁思成创建清华大学建筑系。1949年毕业于美国匡溪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果】 吴良镛创立了人居环境科学及其理论框架。该理论发展了整合人居环境核心学科──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的科学方法,受到国际建筑界的普遍认可。他运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在京津冀、长三角、滇西北等地取得一系列前瞻性、示范性的规划建设成果。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