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清:论文“牛”国是怎样炼成的?

2012-01-31 14:14 来源:丁香园 作者:吴国清
字体大小
- | +

诸多高校规定:硕士两年制,一年上课,一年进实验室从事科研课题;硕士毕业要求公开发表论文1篇。原本3年的学制压缩为2年半,然后是2年,——由此解决了扩招和资源紧缺的矛盾;原本鼓励发论文的要求变成了强制要求。------由此解决了科研业绩的问题。学生为了毕业,草草做完实验,赶紧准备豆腐块儿,一个不保险,要准备两个、三个。即使如此,还是惶惶不可终日,无心继续科研,而是在焦虑中等待。我们到底要干什么?无条件地扩招和缩短学制是对学生的极度不负责任,是唯上不唯实的典型体现。逼着学生在有限地时间内完成论文指标是逼着学生去糊弄、去造假,由此形成的业绩能代表中国真实的科研水平吗?

有人建议不允许从学位论文中发小论文,我倒觉得:如果真实施了,倒不见得是坏事。现在青年学者的日子才是欲哭无泪啊!好处如下:一则,削弱了大家争相发小论文并比影响因子的无聊之举,而是回归到成系统的大论文上来,比一比到底有什么成果?!二则,青年学者之间的竞争会有新的模式,应该比现在的SCI收录和影响因子更好一点,至于青年学者和老学者的竞争,老人老政策,新人新政策,没什么可比的。三则,大量期刊会进入生存竞争状态。其实,还可以推而广之,更极端一点,一个项目不允许发多篇论文,不允许发续篇,不要豆腐块文章。一篇文章拆成多篇发,是现在的通病啊。呵呵,假如如此,估计都像NASA报告一样,效果也不错呀!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这样,中国还会有小论文吗?什么人在写小论文?研究生发论文,为了毕业;高校老师发论文,为了考核;研究所、一般单位发论文,为了职称。要么是研究生发表,要么是研究生的工作导师发表,除此之外,就剩下职称论文了。和学生无关的研究者独立发表的、非职称论文,在中国,有吗?发论文,为了和同行讨论,宣讲自己的成果和心得?其实,这个可以有。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