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清:论文PK蛋

2012-01-31 14:14 来源:丁香园 作者:吴国清
字体大小
- | +

引子

年终总结,今年下了10个蛋,其中4个领导喜欢的蛋。和去年数量持平,营养因子还是很一般。不过属于货真价实的蛋,非剽窃蛋、非压迫蛋、非外购蛋,也非会议蛋。自我感觉还是良好的。

下蛋的故事

有个小母鸡终于下了个蛋,还没来得及弄明白怎么“咯咯咯”,一个老母鸡摇摇晃晃踱过来,一屁股坐到了鸡蛋上,咯咯咯地叫起来。其它的老母鸡也咯咯几声向它道贺。小母鸡灰溜溜地挪到老母鸡后面,暗自流泪,梦想着怎么混到老母鸡这一天。一只公鸡就势劝道:“你出身不好,还是做公鸡好。看我, 自从学会了打鸣,就是天然的管理者,下什么蛋呀?下了也不是你的!还是随了我吧。”小母鸡一生气,决定去跟公鸡打工,做了统计员。老母鸡们见了,也不得不低头了,毕竟统计权可在人家手里。

老母鸡们感觉屈辱,毅然提出自我管理,并且造出了蛋的营养因子,以此相互抬高自己。公鸡听了,正中下怀,喜出望外,能够多产蛋,产高营养因子蛋,何乐而不为?小母鸡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只好苦练下高营养因子蛋的本领。公鸡们也觉得下蛋有意思,没事也想别的办法下些蛋甚至造些貌似蛋的蛋出来凑数;母鸡们发现了秘密,也偷偷地学起来。养鸡场在下高营养因子蛋的激励下,越发红火了。

直到最近,吃蛋的生了气,发现了许多垃圾蛋,甚至高营养因子的垃圾蛋。鸡们很不服气,辩论到,蛋是用来吃的吗?那是探索精神,是追求。笑话!能不能吃,关我鸟事!今天不能吃,不代表未来不能吃!等着吧,我们会下出更高营养因子的蛋,一次营养死你!

产论文和产蛋

都知道中国的学位发烂了,于是最近些年又有了盲审制度。其实,据自己的导师讲,他们的博士论文当年送审了15份,而且是学校组织,很严格的。不知何时起,就成了5份或7份,自己组织即可。到了最近些年,又有了抽审下的盲审。各个学校规定还不尽相同。答辩的形式做的也越来越完美。去英国时也顺便问了问英国的审查制度,大概只要2人,外单位的,而且答辩还是他们,要质询半天时间。最近些年,对答辩的要求也水涨船高,直接和论文数量、是不是SCI挂钩了。不得不说,我们现在博士生、硕士生的发文章能力还是大有提高的,相比前些年(00年左右),而博士研究课题与实际的脱节也是越来越严重。能不能就此说我们现在培养的博士、硕士质量在逐年下降还难有定论,但博士与社会的兼容的确更差了。于是,许多博士、硕士抱怨单位未提供相当的待遇;社会抱怨大学培养的人我们不需要。许多博士、硕士抱怨单位太落后,根本无用武之地;社会抱怨大学培养的人只会吹,不会实干。

只要统计一下学生数量,大概可推出中国年产SCI多少篇的。博士生如此,某些地方硕士生也如此了。二年制的硕士也要求EI论文,否则盲审伺候。仿佛有了论文,论文质量就有了保障。不过倒是的确促进了某些产业经济的发展,比如会议经济和论文出版集团。盲审也因此沦为了威胁学生产论文的一个工具。

俺想到了养鸡场,养鸡的周期越来越短,但产蛋量越来越高,需要不断给鸡人为制造白天、黑夜,颠倒黑白,刺激下蛋。到底是要蛋,还是要养鸡?其实目前在养鸡场是分工明确的,蛋鸡就是蛋鸡,肉食鸡就是肉食鸡,种鸡就是种鸡。当然,大家都知道散养的土鸡蛋好吃,也贵,就是数量上不去。

在科研界,三者合一了,尤其在意第一功能。

毁掉第三世界的科研界,一个影响因子胜似N个氢弹

当领导的,如果不务实,不实事求是,不把科研定位在为科技服务上,而是一味媚上地追求SCI数量和影响因子,后果如何?毁掉中国科研界,一个SCI和影响因子胜似一个氢弹。

研究种稻子的不再以亩产量和营养含量作为目标,而是能否发高影响因子文章?研究材料的不再以设计新材料、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为目标,而是琢磨怎么钻营去物理类杂志上发高影响因子文章?研究......他们竟然敢明目张胆地把这个写到并用到岗位考核中,他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我现在有理由怀疑这个SCI和影响因子是美国中情局背后出钱搞的,目的就是摧毁第三世界国家科研的实际能力。部分海龟经过训练、洗脑回国,承担了这个任务!

臆断:花钱买论文,甚至买高影响因子论文必将流行

当前的形势下,可以大胆臆断:花钱买论文,甚至高影响因子论文必将流行,应该已经有了。比较普通的是,以论文换小课题,小课题的最直接要求就是发表几篇论文,当然要署人家的名字。公对公地买。往往是某某实验室开放课题、某某实验室论文奖励的形式。大家已经司空见惯了。值得一提的是,私人购买,达成交易的应该也不少。为了一个高影响因子论文,花个10万或20万,会有人愿意干的。有了它就意味着好多的好处,划算的很呢!再次,那就是论文枪手了,这个应该要价比上一种低,当然论文的档次也低一些。当然,也可以根据影响因子的要求具体订制哟!还有就是挂个名了,不争第一,署上就好。有的是送个顺水人情,有的是想在这儿混就得给他挂名。花钱买论文的科研风险比花钱做论文的科研风险小得多,一个是见到结果付费,一个是未知结果付费,呵呵。聪明人都会做出选择的。一个人一年几十篇论文怎么炼成的?也算中国特色吧。

从论文臆断:伊朗必将崛起!

上午无事干,评了三篇论文,加上昨天下午评的一篇,两篇来自伊朗,两篇来自中国。从内容看,伊朗做的东东算不上高科技,但俺知道那是他们的国家急需解决的科技问题之一。做的也很实际,目的就是解决问题。再看中国的那两篇论文,花里胡哨,结论似乎很好,就是缺乏证据。由此,俺做个臆断:伊朗的科技界正在崛起!而我国已陷入跟风和卖弄论文技巧的时期,对产业的助推正在不断下降。窥一斑,而知全豹。俺没那本事,仅臆断一下而已。

论文的归属与下蛋

论文的署名一直是一个敏感问题。从法律意义上讲,论文属论文作者单位所有,如果版权转让了,版权所带来的收益归被转让方。从论文本身来讲,作为论文的作者,对论文享有同等的权益,不分先后。从论文效果来讲,谁真正发现了论文的价值,并正确地应用了它,谁才是受益者。这正如一个母鸡下了个蛋,打鸣的公鸡一定要署名第一,说没有我的领导哪来的蛋;母鸡也不甘示弱,说蛋是我下的,应该我第一。

蛋下了后就被卖给组织参观的商人了,商人说谁想看看这个蛋,要买门票。有人偷偷把蛋吃掉了,自己偷着乐,有时也光明正大地乐,而母鸡、公鸡还在为蛋的归属唏嘘不已。当然,也有后悔的,发现吃到的是个毫无营养的蛋,甚至是个假鸡蛋,更甚者是个丑蛋!于是不得不骂骂街了。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