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段“海归女对掐主持人”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中,从新西兰回国的女生刘俐俐欲谋一份文字编辑工作,却遭到主持人张绍刚和多位嘉宾评审的质疑、攻击,最终失败而归(1月13日 网易娱乐)。
尽管在网络上刘俐俐成为舆论的赢家,博得众多名人、网友赞赏和力挺,不少人认为她“自然大方、开朗大度、不卑不亢”。但就当天的职场应聘来说,刘俐俐“失败而归”了,主持人和评审嘉宾甚至连展示职业技能的机会都没给她。
网友分析认为:矛盾冲突的导火索,可以追溯到节目开始时,刘俐俐对莎士比亚“英雄双行体”的回答使主持人颜面尽失。
这就引出一个心理考量的问题。
双方的成败对错我们不予置评,但作为求职者,为何不从心理的角度作些考量,给主持人和评审嘉宾一些愉悦的心理感受。如果你想谋得职位,而决定权在对方手中,即使不能为对方带来心理的愉悦,也要尽量避免引起反感的举止和态度。
与之类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是一个说服的过程。一个完美的说服过程除须言之有物外,还要言之有序,即说什么和怎么说。怎样通过项目申请书让评审专家了解你的能力、水平和态度。
有时候你的申请和他的申请在学术水平上难分伯仲,我们也不能要求每年数万名评审专家个个都“太上忘情”。那就要在细节上下点功夫,从心理上对评审专家进行一番考量。
举例来说,前段时间,网友在论坛上讨论申请书中如何标注引用文章,有人发帖为不能全引外刊而发愁。
这其实大可不必。
我们不妨这样考虑,如果你是评审专家,你在评审中发现有人引用了你的文章,是不是也有些小小的成就感。评审专家都是和你相同或相关研究领域的“牛人”,所以正好引用评审专家文章的情况还是有可能出现的。
当然,引用外刊文章能体现你的国际视野,引用最新发表的论文能体现出你对该领域前沿和最新研究进展的关注。
这些细节都会对评审专家心理产生些影响,重要的是你想传达给评审专家怎样的感受,如果这些正面的影响累积起来,就能获得你应得的好评。
再如经费使用上,很多人喜欢化零为整,将各项费用的零头四舍五入,凑成整数。但从数字心理学上说,此举有些画蛇添足。保持费用列表中有零有整,会给人留下严谨、精确、认真对待科研费用等印象。
去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束后,笔者接触多位评审专家。大多数认为夸大项目意义和自己水平会引起评审者反感。这一点要引起注意,对项目的重要性你不能不提。如果不重要国家干嘛要花这些钱进行研究,但也切忌言过其实,拔高自己的研究,更不能抬高自己藐视他人,也许你藐视的对象或他的同门、弟子正坐在书桌前阅读你的申请。
科研工作者多数对夸夸其谈者印象不佳,这就要求你权衡利害、适度拔高,不要引起“英雄双行体”的问题。
类似的心理考量还有很多,笔者不一一枚举,此处只是提出一种视角,供申请者参考。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