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在交集中寻找选题

2012-01-09 17:15 来源:科学网 作者:郑见
字体大小
- | +

1938年,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进化》中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撰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时,提出问题——选题立项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的重中之重。

要竞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就要遵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游戏规则。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基本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第五条明确规定:确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应当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采取宏观引导、自主申请、平等竞争、同行评审、择优支持的机制。

其中涉及申请者选题立项的是“自主申请”,而非我们平时脱口而出的“自由申请”。两者差之一字,相去甚远。

对“宏观引导、自主申请”应当理解为:在宏观引导下,进行自主申请,而非天马行空,对什么感兴趣就申请什么的自由选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也多次强调:基础研究并非都是科学家完全凭自己的兴趣在工作。其实牛顿、达芬奇、哥白尼那种贵族式的研究方式,早已经是过去时了。基础研究所关注的科学问题,包括科学自身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来源”,其发展受“双力”驱动。

陈宜瑜说:从科学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两种需求中凝练科学问题,已经成为推动基础研究和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陈宜瑜:以更广阔视角审视基础研究》,《科学时报》2010年4月21日)。

翻翻《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不难发现一些学部的重点项目已不再接受“非立项领域”的申请了。即不是基金委确定的立项领域宏观指导项目选题,已经没机会见到评审专家了。

在量大面广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不排除一些没有过多考虑宏观引导,完全发乎研究者个人兴趣的研究。但从概率上看,不从“两种需求中凝练科学问题”的项目只是少数。想提高科学基金申请命中率的正确做法是:将个人兴趣爱好和“两种需求”结合起来,或称之为在宏观引导和自由选题的交集中寻找题目。

在交集中寻找选题只是解决了选题的“圈圈”。真正的选题立项是在这个圈圈中确定一个具体的科学问题。比如,你在某一交集中发现什么问题,提出什么问题,或这一交集存在什么具体问题,你试图通过科学基金项目解决该问题。这就要求项目申请书提出问题有针对性,题目不宜太过宏大空泛。

尤其对青年科学基金和面上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也没将基础研究的存亡续绝寄托在某个项目身上,将其研究意义无限拔高只会使自己的申请提前出局。

总之,在交集中寻找选题,就是在科学基金划定圈圈和自己感兴趣圈圈的交集中,确定一个具体的科学问题。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