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金的评审意见不平则鸣是一种进步

2011-12-30 19:41 来源:丁香园 作者:binpda
字体大小
- | +

博主文双春撰文“基金评审:意见不一定中肯,但判断基本准确”。文中道:“以我多年申请和评审国家基金的经历和体会看,国家基金的评审意见不一定中肯,但判断基本准确。因此,我认为国家基金委不予受理对评审专家的学术判断有不同意见而提出的复审申请,是合理的。”

作为所在学院自然科学基金中标率最高的研究组责任人和每年的评阅人(非自己申请的领域),我坚决反对这一观点,理由如下:

1)科研项目的评审是中国科技最根本的软肋。整体上说,拥有科技人员最大人数和几万亿外汇贮备的我国,基础科学和民用技术至今还落后于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首要原因就是我们的科技评审水平上不去。现有的评审机制下,不能够深入科学和技术的细节,恰如其分地、专业化地评价科技项目和科技人员是中国的常态。比如,美国NIH的项目评审意见,密密麻麻4-5页,不但复述项目,给出意见,而且列出相关文献。中国最好的基金评审,200-300字已经是多的。正是因为如此,我国政府才搞了那么多人才引进计划(对否暂且不论,只谈其出发点),就是试图寄生于发达国家的人才评价机制。可以不过份地说,我们的科技评审水平上去了,科学就上去了。

2)任何团体、组织、政府、乃至社会,不可能在没有压力,单靠自律的条件下做好事情。基金评审亦然。我国的基金评阅人在项目评审中基本上感觉不到必须做好的压力,没有一种不得不如履薄冰的小心翼翼。多数人只感觉得到权力,其中的好人,靠自律评审。但是,就每年对同事们(并非只有我自己)得到的评审意见观察下来,大约有20-25%的评阅意见是不负责任的。比如,一位同事得到了这样的评语:“本课题建立两亲性嵌段聚合物与自组装材料粒径关系,实现包封材料纳米化创新性不大,特别是新靶点的发现和动物模型都不突出,和许多研究有类同现象,不同意资助。”。70个汉字,罗列了几个形容词,就把一个有创意和基础的项目弊了(如果该评阅人给出“D”分的,刚好差一点上会)。这些意见是低级误解,而且基本上和其他意见在观点上相左。顺便说一下,美国NIH的基金评审中(尽管美国经济有更严重的问题),一个项目可以二次申请(以前是三次),评阅人的意见将被彻底回应,评阅人特别在意避免写下落人把柄的评语。我自己也亲身经历过,一审遇到一些低水平(但是气势汹汹)的误解,二次申请时经一一回应后,评审意见中竟连一条对于科学内容的批评也没有,就过了。

3)近年来,我国科研标书的写作水平大为提高(从一个评阅人的角度),但评阅意见基本上原地踏步,20-25%的不足100字的、简单、武断的评阅意见年年都有。但是,我们组织的各类活动都是只规劝申请人,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却没有一项活动在促使项目评阅人公正和到位。

4)不平则鸣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正常动力之一。如果,中国科学家群体只会逆来顺受,只顾个人闷声发财,连不平则鸣这样的正常行为都做不到,那么,这个群体是没有希望的。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