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人评议了25份今年的国家自然基金,不过要说明的是,这些标书本来是主任评的,主任太忙,只好由我来捉刀,当然主任自己会最后把关的。有一些体会,说出来大家听听,其实也是给我自己提个醒,以后需要注意这些要点。
首先,我很庆幸自己能看到25份新鲜出炉的标书,都是与本人学科专业相关的。这25份标书中,我给了其中5份综合评价“优”,建议优先资助。大约7-8份综合评价为“中”或“差”,建议不资助。其余的建议“可资助”。总的感觉是:真正好的思路让人不忍弃之,读后感觉畅快淋漓,让人相信资金投给这样的人一定可以出好成果,虽然这样的标书较少。绝大多数标书都难分伯仲,但还有所创新,又不忍看着大家的辛苦劳动付之东流,我只好建议“可资助”。主要原因在于大家彼此思路都差不多,应用的技术手段也无非是RNAI,WESTEN,等等,其实质大都是借助这些技术把以前的研究工作在推进一步,缺乏创造性的思维。与那些“优先资助”的课题相比,这些标书都差在创新性上。什么叫创新?从我所评议的标书来看,创新都在于知识结构的积累,申请者时刻关注自己研究课题的有关进展,并能把其他学科的进展拿来主义,这样的标书看起来就感觉眼前一亮,您说,这样的标书能不评优么?
然后,说说我觉得需要注意的几个地方。第一是研究方案,研究内容,技术路线要写清楚。我评的其中一个标书,申请者有较强的研究背景,所在单位也是国内一流学府,但是标书写得太不认真,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空洞,让人看不出他怎么才能把这个课题作完,这样的标书怎好给他资助!尽管他系出名门,思路也还算新颖。第二是要避免低水平重复。我枪毙的几个标书有个共同的特点:创新性差。看看申请者的研究内容,就知道他根本没打算创新,所列出的研究目标只是一些指标的堆砌,不能解释或揭示任何问题。不具有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这样的标书,我要是建议资助,自己都觉得对不住自己。第三:避免一些低级错误。比如错别字,我评议的几份标书中,有人把“过度”写成“过渡”,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写成“你解决的关键问题”。我个人感觉这些低级错误倒不一定是造成标书不能中标的原因,但至少给了评议人口实,好说不好听。
最后,建议大家申请基金前,认真看看我们这个板块一些高人的见解,确实写得很实用。祝各位战友都能心想事成。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