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申明,本人不是大牛,大腕,只想把自己的感受呈现给大家。丁香园藏龙卧虎,很多站友也是函审专家;希望我这篇小文能够抛砖引玉,让他们也现身说法,共同帮助其他站友提高自然基金的命中率。前段时间“风起的时候”战友贴了函审的感受,遭到了围攻,希望这次不要再发生这样的杯具。欢迎理性讨论,拒绝语言暴力;所有谩骂攻讦均原物奉还,谢绝人肉搜索和跨省追捕。
虽然近几年都函审自然科学基金,但都只有几项,今年是最多的,达到了15项(14项面上,一项青年),估计是新成立的医学科学部的缘故。这是一项很费时的工作,除去首末页,正反面打印也有180多页(请不要责怪我不环保,眼睛不好使,盯着屏幕时间一长就“内牛满面”了)。审完后有一些感想,与站友们分享。
和许多站友一样,我也有过焚膏继晷、悬梁刺股准备标书的经历,对于申请人为标书付出的心血感同身受;而且今年我也申请了项目,一样在等待最后的“宣判”。N年以前,我的一份标书被毙,两个评审专家的评审意见对我影响极大,其中一个建议不予资助,意见总共只有二十余字,没有任何具体内容;另一个专家给了B,列出了标书中的一些不足,意见非常中肯,我获益匪浅。当时我就告诉自己,如果有朝一日能够函审标书,一定要像后一个专家一样,真正为标书负责,即使毙掉,也要让申请人明白具体的理由。
因此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我是认真地对待每一份标书的,除了特别差的几份,其他标书我至少要精读两遍。在阅读过程中,我还会查阅PubMed和万方,就每一标书选择直接相关的文献阅读,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我的评审意见最短的300字,最长的900余字,都有具体的指向。
我的评审建议:15份标书中,2份A(优先资助),4份B(可资助,其中两份建议一年期小额探索资助),9份C(不资助)。总的而言,我的评审标准还是比较宽松的。
致命伤:
1。标书撰写不认真:其中一份标书立项依据只有600余字,而且内容空泛;研究内容更过分,只有六句话,技术方案不分没有任何技术路线的细节。另外一份错别字连篇,严重影响阅读,仅基本信息一页就有8、9个错误,其中摘要中有5个错别字。这样的标书显然是应付科管部门的,评审也比较省事,只看一遍,斩立决。
2。题目和研究内容不相符:毙掉的标书中好几篇是“XXXX机制研究”,但是通篇没有涉及机制研究的内容。机制研究不是做几个PCR,测定几个序列就能解决的,没有详尽的体内外的功能实验,怎敢妄谈机制?此外还有两份“我国XXXX研究”,申请人尽管在三甲医院,可是没有见到与国内同行合作的内容,以一家医院的数据何谈“我国”?
3。去年曾审过的一份标书,我提过几点意见,建议不予资助,今年这份标书几乎未作任何修改又回到了我手中(甚至没有添加该领域一年来的新进展),理所当然地毙掉。你不尊重我的劳动,我又怎么会尊重你的?
4。对相关领域的进展掌握不充分,或者为了凸显原创性,刻意忽略相关文献。有一份标书,第一次读完以后感觉比较好,有一定的工作基础,而且技术方案设计很好。随后在PubMed上搜索文献,发现一年前国外已经有实验室发表了这方面的论文,无奈只好忍痛割爱。
5。自我重复:有一份标书,申请人有很好的基础,发表了相关的SCI文章,但是拜读其文章后发现,标书只是其已发表文章的重复,没有体现出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
其他问题:
1。立项依据:这个怎么写,见仁见智。有一份标书的立项依据洋洋洒洒近万字,虽说写得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但是有很多内容与所申请课题关系不大,完全可以忽略。我觉得这里面最重要的是要凝练出具体的科学问题或假说。
2。创新和特色:由于基金委强调创新,所以申请人也就想方设法突出这一点。其实NSFC每年资助那么多项目,有5%真正是创新的就相当不错了。我审的标书大部分创新点是“首次在XXX中用XXX研究XXX”,窃以为这已经不是创新了。所以我不太关注这一点。我关注的是标书是否提出明确的科学问题或假说,并围绕这个科学问题设计合理的实验来回答。遗憾的是,大部分标书都没有做到这一点。
3。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有的标书把两者混为一谈。我的理解是研究内容是“做什么”,不需要特别详细,而技术方案是“怎么做”,要尽量详实,能够实现研究内容。有的标书为了体现先进性,把一些新的热门技术加上,其实这些技术未必是实现其目的的最佳手段,失分不少。
4。工作基础:这指的是与申请相关的基础。有的标书把不相关的内容(主要是SCI论文)生拉硬扯放进来,感觉很不好。有的还把SCI论文的IF因子注上,更是不合我的胃口;都是这个领域的,知道每个杂志几斤几两,弄这个就是画蛇添足了。我不是唯SCI论者,一个我评议为“优先资助”的标书就没有SCI论文,但是申请人有一些很好的中文文章,标书写得很好,针对临床中的一个具体问题,设计实验予以解答,这就足够了。
5。研究团队:我一般对于研究团队一项只是浏览,但是其中一份标书的团队9个人里面,有8个是副高以上职称,而且都安排了9个月以上的实验,其中三个更是临床科室的科主任,主任医师,负责分子生物学实验!全世界都知道自然基金干活的是研究生和年轻人,换做是你,你愿意相信这个研究团队吗?
建议:
1。NSFC虽然是Peer Review,但和文章投稿不同的,这是一锤子买卖,申请人没有申辩的机会。所以一定要认真对待标书,写的时候要换位思考“我这么写能不能说服函审人?”
2。关于立项依据部分的撰写,现在的很多标书这一部分概括起来就像是八股文:“通过XXX,阐述XXX机制,揭示XXX规律,建立XXX体系,为XXX提供依据”。我个人很不喜欢这样的语调,这样的表述太虚了;很多标书动辄就“XXX机制研究”,至少我觉得任何“机制研究”都是很大很大很大的课题,真的能搞清楚一个机制,那都是CNS的文章。我觉得这一部分的撰写方式最好是假说驱动(hypothesis driven)的,根据现有国内外进展和自身工作基础,提出明确的假说或科学问题,设计实验进行验证;问题不需要很大,但一定要具体。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偏好,别的专家可能不这么认为,这一点仅供参考。
3。技术路线一定要为科学问题服务,不要什么热就上什么,流行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
4。标书一定要请别人看一下,如同事、同学等(最好专业不要太相近),他们可以客串函审专家,给你挑刺。如果你的标书能让专业不太相近的人看懂,看出价值,你就成功了一大半。
最后祝今年递交了标书的战友好运!
今年底明年初我再把这个帖子挖出来!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