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提到 Nature 杂志,首先想到的是近期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在 Nature 杂志上连续发表两篇文章,在学术界引起巨大轰动。 Nature 是一本怎样的传奇杂志,今天头条君带你更深入的了解一下。
在我家里的书柜里至今还放着 2007 年出版的三十几本 Nature 杂志,算上毕业回来已经搬了三次家了,可是我到现在还是不舍得扔掉,而其他的杂志我已经是处理的差不多了,说明我对 Nature 的感情真的很深。
这一套杂志还是老板那时候放在办公室的展品,而他老人家日理万机,也没怎么翻,最后都到了我的手里。而我呢,说实在话,没多大的道行看得懂里面的研究,但是对于 Nature 的热爱这么多年来从未消退,就当是自己的一个爱好吧。曾经不止一次想自己订阅这套杂志,而它的价格也从当初的 1400 元上升到现在的 2900 元。
但转头一想,就是订阅过来也只是看前面的故事部分,还不如每周四在网上浏览一下(www.nature.com),对重要的感兴趣的东西下载打印出来不是更好。而且从今年开始 Nature 的大部分文章都已经开放阅读了,也就不费那个钱了。所以说我这个人就是这样抠,为了知识一点都不舍得投入。
言归正传,还是先介绍一下这本杂志吧,他是 1869 年英国某爵士创办的以报道科学世界中的重大发现、重要突破为使命的科技期刊。无独有偶,在几年后爱迪生老大爷也在美国创办了 Science 杂志。而 NEJM 与 The Lancet 创办的时期也差不多(有没感觉,刚好是美英帝国各占一半,互不相让,不得不佩服他们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号召力)。这两本杂志也捎带了些竞争,一直以来,他们对全球的首创研究文章都争夺的非常激烈。记得本世纪初,那时候人类基因图谱刚刚测绘完成,他们两家可是争得面红耳赤,最后闹得没办法,国际基因组课题组决定,一家一半,谁也不吃亏。
不过这几年 Nature 的子刊办一个火一个,而 Science 却是仍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顽强的抗争着,不知道十年后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光景。
Nature 系列杂志主要包括三个部分:Nature 与各专业子刊,例如 NCB、NM、NI 等等,基础类综述如 NRD,NRI,NRN,NRCCM 等等,还有一个临床系列就是 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系列,不过现在也改为 Nature Review 系列了。
这十几年 Nature 子刊发展迅猛,很多杂志飙升的非常快,比如临床系列的貌似都在各个专科中占到了前五的位置。果然是树大好乘凉啊,于是乎很多杂志就借靠着这棵大树了,比如 EMBO J,CDD 等欧洲杂志,国内明星杂志 Cell Research 近几年也是节节攀高,文章质量是一个原因,靠着 NPG(nature publish group) 也是一个原因吧。今年 NPG 和 Springer 合并,超过 Elsiver 成为全球最大科技类出版商,听到这个消息真是神伤不已,感觉有点像那时候听到中山医科大学与中山大学合并一样。倒不是说中山大学不好,只是觉得这一合并,很多自己的特质会慢慢失去。希望 NPG 能继续坚持自己的特色。
之前提到 Nature 的开办宗旨,就是报道一些原创的科学研究,而且这些研究是具有开拓意义的。这个就是基础研究在国家战略中的作用,记得以前听到一个很搞笑的段子,说美国人在深山老林里锲而不舍的跟踪着一群猴子,中国人在那里笑话这群美国佬吃饱撑着。可等到几年后美国人在 Nature 上发表文章说这群猴子携带抗 HIV 抗体,然后根据这个研制出治疗艾滋病药物,转过头来卖给中国。这个就是一个国家战略问题,我们连吃饭都成问题,哪还有闲心思搞这些。现在呢,国家有钱了,可以养一帮人去做这些「无聊」的工作,兴许十年都没有成果,但只要一有成果,就可能诺贝尔奖层次的了。
说说里面的内容吧,Nature 的文章有两个形式,一个是 Article,一个是 Letter。在 science 中也分别叫做 Article 和 Report,在 Nature 的投稿指南中这样描述这两个概念,Articles are original reports whose conclusions represent a substantial advance in understanding of an important problem and have immediate, far-reaching implications. 而对于 Letter 是这样描述的:Letters are short reports of original research focused on an outstanding finding whose importance means that it will be of interest to scientists in other fields。虽然只有几个字的区别,可见 Article 更加注重的是 Substantial Advance,所以更加牛掰了。
但列位也不要小看了这些个 Letter,他的信息量绝对不会比那些十几分杂志的文章信息量少。记得当年第一次看 Nature 中的文章足足花了一天的时间,而对于其他杂志我基本就是两个小时就搞定,只能说 Nature 的水太深啊。因为她会把很多不是直接相关的图片、结果、方法等放在网络上供大家阅览,而且那些十几分杂志登录的文章很多是被 Nature 刷下来的。这也是前面说的,为什么那些 Nature 子刊越来越厉害了,因为 Nature 的编辑部在退稿的时候都会加上一句话,你可以将这篇文章转投到下面的某某子刊,这就无形中分流了 JBC,PNAS 等老牌杂志的稿源了。
一般 Nature 中的 Letter 前五篇都是关于天文地理人文等科学,里面多数是观察到某一个现象,但是我们怎么来解释这个现象呢?是偶然的还是具有怎么样的规律,这个时候就需要数学来解决了。举个例子,比如说科学家根据多年的观察,发现北冰洋冰川持续缩小与南太平洋的洋流有很大关系,但光是这样的话你基本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最后科学家根据两者近年来此消彼长的数据,得出一个函数,对以后的变化也进行了预测。这个就上升到理论层面了,所以人家发 Nature。
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一个公式,也就是可以根据这个公式进行推导以后可能发生的事情,在数学里面这个叫建模。记得那时候世博会的时候,有个复旦的本科生就建模推算出来到世博会的参观人数等。每年的春运或者小长假也是根据建模推算出可能出现的人流量。因此,这个世界上数学家才是最伟大的。有时候觉得医学是最不靠谱的,这边说的是严谨,面对的是生命,而那边又说医学是经验科学,甚至病人自动出院了还查不出啥毛病来。
后面五篇 Letter 基本都是生物医学相关的文章,医学的内容也以免疫,肿瘤,神经科学为主,基本与麻醉的关系不大,没办法,现在的研究热点就是这三大块。
有时候也会偶尔出现一些心脏病,白血病等研究,但也是高大上的东西,与我们想去甚远。所以我每次都是看前面的 News & Views 的内容,这个就和其他杂志的述评差不多,但是与其他医学杂志不同,里面更多的是介绍这篇文章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与今后发展的思路,这个就是我们这些科研生物链下游的人的 idea 来源了。
有时候在 Nature 的开篇部分,有一个作者故事,就是选择这一期发表的其中一篇文章的通讯作者,讲述他研究这篇文章的思路来源以及他的研究经历。真不好意思,貌似这些故事的可读性比起他们的研究文章更强。里面充满着很多人文气息,他们遇到挫折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收获成功之后的喜悦与自信,真是让人羡慕嫉妒恨啊。
本文为作者投稿。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