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官员撰文: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是多是少

2015-07-30 11:49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周元
字体大小
- | +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基础研究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界别协商座谈会暨重点提案督办会近日在京召开。会议结合「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中要注重发挥基础研究创新引领作用」的重点提案,围绕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优化科研投入结构、保障基础研究稳定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讨论。

事实上,很早以前业界就开始关注「基础研究经费」这个话题了。最近一段时间,相关讨论变得异常热烈,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占 R&D 经费比例(即基础研究经费强度)不到 5%,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普遍 20% 左右差距较大」,建议「力争到 2020 年基础研究投入强度能够达到 10% 或 8%」。

对于上述观点,有几个问题需要澄清。第一,如何判断不到 5% 的基础研究经费强度是高还是低?第二,将我国目前的投入强度与 OECD 国家现状进行比较以确定差距是否合理?第三,2020 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强度目标设定的依据是什么?

回答这些问题的关键,是确定一个合理的分析基准。

一般来说,基础研究不刻意追求应用目标,其成果通常是基本原则、理论或规律,具有「公共」属性,这决定了政府往往是基础研究的投入主体,投入的多少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相关。而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指标就是人均 GDP,因此,要通过国际比较判定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水平高低,应在相同或相似人均 GDP 的前提下开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2012—2014 年,我国人均 GDP 分别为 6093、6807 和 7575 美元,处于 6000—8000 美元阶段,与上世纪 70 年代初的美国以及上世纪 70 年代末的日本水平相当。数据显示,在人均 GDP 为 6000—8000 美元时,美国基础研究经费强度已达到 13%—14%,日本高达 16%—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到 2020 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的目标。有分析预测 2020 年我国人均 GDP 将达到 9000—10000 美元。如果按照 10000 美元计算,美国和日本分别在上世纪 70 年代末到 90 年代末达到这一水平,两国的基础研究经费强度在那时基本保持在 12%—14% 之间。

精确分析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强度是否合理难度很大,这可能是由于国际竞争以及全球产业分工等外部因素及国内政策导向等内部因素所产生的多元、复杂影响共同作用于 R&D 经费结构所致。因此,客观分析当前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是多是少,并设定合理的强度目标,必须在科学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多方求证、综合分析、理性决策。

通过数据比较可以看出,美、日两国的基础研究经费强度并未随着发展水平的提升而明显递增,基本保持在 14% 上下。据此,我们也可大致作出以下几个判断:其一,目前我国不到5% 的基础研究经费强度确实偏低,至少应该达到 10%;

其二,由于发展阶段不同,将我国目前的基础研究经费强度与 OECD 国家现状进行比较以确定差距缺乏说服力;其三,按照人均 GDP 水平,2020 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强度达到 12%—13% 较为合理。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zhongguox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